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肝肿瘤论文

酵母双杂交技术鉴定FAT10新的结合蛋白: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英文缩略表第9-11页
前言第11-14页
第1章 Hep3B 细胞的 cDNA 文库及诱饵质粒的构建第14-50页
    材料与方法第14-43页
        1 材料第14-18页
            1.1 实验材料第14页
            1.2 试剂第14-15页
            1.3 自配试剂第15-17页
            1.4 主要仪器设备第17-18页
        2 细胞培养第18-19页
            2.1 细胞复苏第18-19页
            2.2 细胞传代第19页
            2.3 细胞冻存第19页
        3. RNA 的提取第19-21页
            3.1 总 RNA 提取第19-20页
            3.2 高纯度 Poly(A)+ mRNA 提取第20-21页
        4.Hep3B 细胞 cDNA 文库的构建第21-27页
            4.1 1st Strand cDNA 的合成第21-22页
            4.2 2nd Strand cDNA 的合成第22-23页
            4.3 Adaptor Ligation第23页
            4.4 限制酶 EcoRI 酶切反应第23页
            4.5 使用 Spin Column 除去短链 cDNA第23-24页
            4.6 Vector Ligation第24页
            4.7 质粒电转化第24-26页
            4.8 文库质量鉴定第26-27页
        5.诱饵质粒 pGBKT7-FAT10 的构建第27-36页
            5.1 质粒构建流程第27-30页
            5.2 Hep3B 细胞总 RNA 提取第30页
            5.3 RNA 逆转录成 cDNA第30页
            5.4 PCR 扩增第30-31页
            5.5 高效感受态的转化第31-32页
            5.6 质粒的提取(SDS 碱裂解法小量提取法)第32-33页
            5.7 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3页
            5.8 切胶回收,纯化 DNA第33-34页
            5.9 定向连接第34页
            5.10 重组质粒的提取和粗略鉴定第34-35页
            5.11 转染用无内毒素质粒的提取第35-36页
            5.12 核酸定量分析仪测质粒 DNA 浓度第36页
        6. 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第36-39页
            6.1 质粒的提取第36-37页
            6.2 引物设计合成:第37页
            6.3 PCR 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第37页
            6.4 PCR 产物纯化及序列测定第37-39页
        7.pcDNA5/FAT10 重组质粒 FAT10 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第39-42页
            7.1 质粒转染第39-40页
            7.2 细胞蛋白提取第40页
            7.3 Western blot 操作流程第40-42页
                7.3.1 SDS-PAGE 电泳第40-41页
                7.3.2 转膜第41页
                7.3.3 免疫反应第41页
                7.3.4 化学发光,显影,定影第41-42页
                7.3.5 凝胶图象分析第42页
        8.统计学分析第42-43页
    结果第43-48页
        1.Hep3B 细胞 cDNA 文库的构建第43-45页
            1.1 总 RNA 和 mRNA 提取结果分析第43页
            1.2 cDNA 合成质量鉴定结果第43-45页
        2 诱饵质粒 pGBKT7-FAT10 的构建第45-48页
    讨论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第2章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类泛素蛋白FAT10 的相互作用蛋白第50-66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9页
        1 材料第50-52页
            1.1 实验材料第50页
            1.2 自配试剂第50-51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51-52页
        2 酵母双杂交筛选第52-59页
            2.1 制备酵母感受态细胞第52页
            2.2 pGBKT7-FAT10 质粒转化入 AH109 酵母感受态细胞第52-53页
            2.3 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定性检测第53页
            2.4 FAT10 蛋白自身激活报道基因的活性检测第53-54页
            2.5 文库质粒大规模转化已携带“诱饵”质粒的酵母第54-56页
            2.6 转化子的筛选与库质粒纯化第56页
            2.7 酵母质粒 DNA 的提取第56-57页
            2.8 回交实验确证检测及作用蛋白的确定第57-58页
            2.9 测序第58-59页
    结果第59-63页
    讨论第63-65页
    结论第65-66页
第3章 FAT10 蛋白和 eEF1A1 蛋白相互作用确定及调节研究第66-83页
    材料与方法第66-75页
        1 材料第66-70页
            1.1 实验材料第66页
            1.2 试剂第66页
            1.3 自配试剂第66-69页
            1.4 主要仪器设备第69-70页
        2 细胞培养第70-71页
            2.1 细胞复苏第70页
            2.2 细胞传代第70-71页
            2.3 细胞冻存第71页
        3 免疫共沉淀检测第71-72页
        4 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检测第72页
        5 .FAT10 干扰片段瞬时转染 Hep3B 细胞第72-73页
        6 siRNA 转染后实时荧光定量 PCR 对 FAT10 和 eEF1A1 mRNA 的检测第73-74页
            6.1 RNA 的提取、逆转录及引物第73-74页
            6.2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扩增第74页
        7 siRNA 转染后 Western blot 对 FAT10 和 eEF1A1 蛋白的检测第74页
            7.1 细胞蛋白提取第74页
            7.2 Western blot 检测 FAT10 和 eEF1A1 蛋白的表达第74页
        8.统计学分析第74-75页
    结果第75-79页
    讨论第79-82页
    结论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综述第87-96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核分枝杆菌Mtb9.9家族蛋白免疫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吉林地区PRRS流行病学调查及真核疫苗构建与免疫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