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能源管理系统含义及其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 大连特钢工艺及能源设施状况 | 第13-15页 |
1.3.1 大连特钢主体工程 | 第13页 |
1.3.2 能源公辅系统 | 第13-15页 |
1.4 大连特钢能源管理系统经济分析 | 第15-18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2章 能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第20-28页 |
2.1 EMS的总体原则 | 第20页 |
2.2 设计定位及其设计范围 | 第20-21页 |
2.3 系统总体结构 | 第21-23页 |
2.3.1 EMS总体结构 | 第21页 |
2.3.2 EMS应用结构 | 第21-22页 |
2.3.3 能源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 第22-23页 |
2.4 系统开发环境 | 第23-25页 |
2.4.1 计算机平台 | 第23-25页 |
2.4.2 EMS系统软件层次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8页 |
第3章 能源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 第28-42页 |
3.1 EMS网络结构 | 第28-30页 |
3.2 计算机系统平台 | 第30-32页 |
3.3 大钢EMS IP地址分配 | 第32-33页 |
3.4 机柜布置图及KVM分配图 | 第33-34页 |
3.5 现场数据采集子站及接口改造 | 第34-41页 |
3.5.1 电力系统采集站 | 第34-36页 |
3.5.2 动力燃气采集站 | 第36-37页 |
3.5.3 水系统采集站 | 第37页 |
3.5.4 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改造 | 第37-38页 |
3.5.5 主工艺单元信号的采集 | 第38页 |
3.5.6 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信号接口方式 | 第38-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64页 |
4.1 大连特钢能源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基本结构 | 第42-43页 |
4.2 EMS RTU与现场PLC通讯 | 第43-47页 |
4.3 能源管理系统PLC与现场控制系统PLC通讯 | 第47-50页 |
4.4 wonderware平台下画面实例 | 第50-53页 |
4.5 基础能源管理模块 | 第53-57页 |
4.5.1 基础能源功能块介绍 | 第53-55页 |
4.5.2 基础能源管理页面介绍 | 第55-56页 |
4.5.3 运行支持模块业务流程 | 第56页 |
4.5.4 EMS与外部ERP以及MES接口 | 第56-57页 |
4.6 数据库原理 | 第57-60页 |
4.7 数据库接口 | 第60-6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5章 能源管理系统能源实时预测 | 第64-72页 |
5.1 高炉煤气受入量影响因素 | 第64-65页 |
5.2 基于神经网络回归分析 | 第65-67页 |
5.2.1 回归分析模型 | 第65-66页 |
5.2.2 神经网络预测 | 第66-67页 |
5.2.3 神经网络回归分析组合预测模型 | 第67页 |
5.3 预测过程 | 第67-70页 |
5.4 预测结果比较 | 第70-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