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前言 | 第11-13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伏案型人群 | 第13页 |
| ·脊柱 | 第13页 |
| ·脊柱常见病症 | 第13-14页 |
| ·运动处方 | 第14页 |
| ·脊柱颈腰曲度病症的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 ·颈椎病症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 ·腰椎病症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伏案型人群常见病症的相关研究 | 第18页 |
| ·脊柱颈腰曲度病症的康复手段相关研究 | 第18-23页 |
| ·颈椎病的康复疗法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 ·腰椎病的康复疗法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 ·国外对颈腰椎运动处方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5页 |
| ·以往研究成果 | 第23页 |
| ·以往研究不足 | 第23-25页 |
| 3 实验部分 | 第25-37页 |
| ·研究设计路线 | 第25-26页 |
| ·运动处方方案的设计 | 第26-27页 |
| ·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理念 | 第26页 |
| ·运动处方方案的设计思路 | 第26页 |
| ·运动处方干预方式的设计方案 | 第26-27页 |
| ·实验对象及分组 | 第27-29页 |
| ·实验对象的筛选标准及来源 | 第27-28页 |
| ·实验对象 | 第28页 |
| ·实验分组 | 第28-29页 |
| ·测试指标的筛选过程 | 第29-31页 |
| ·测试指标的筛选 | 第29-30页 |
| ·测试指标 | 第30-31页 |
| ·运动干预的实施 | 第31-32页 |
| ·运动时间 | 第31页 |
| ·运动频率 | 第31页 |
| ·测试和教授细则及注意事项 | 第31-32页 |
| ·预实验 | 第32-34页 |
| ·预实验对象 | 第32页 |
| ·预实验运动干预设计 | 第32-33页 |
| ·预实验效果评定 | 第33页 |
| ·预实验测试过程部分照片 | 第33-34页 |
| ·前测实验 | 第34-35页 |
| ·实验设备 | 第35-37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37-61页 |
| ·运功处方干预方案设计及效果验证 | 第37-50页 |
| ·运动处方干预方式的设计方案 | 第37-39页 |
| ·运动干预方式的实验验证 | 第39-50页 |
| ·各组间实验前后各项测试结果比较 | 第50-54页 |
| ·各组间实验前后握力测试结果比较 | 第50页 |
| ·各组间实验前后背力测试结果比较 | 第50-51页 |
| ·各组间实验前后 1min 蹲起测试结果比较 | 第51页 |
| ·各组间实验前后疼痛评分测试结果比较 | 第51-52页 |
| ·各组间实验后关节活动度测试结果比较 | 第52-54页 |
| ·各组内实验前后各项测试结果比较 | 第54-61页 |
|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测试结果比较 | 第54-55页 |
| ·动力组实验前后各项测试结果比较 | 第55-57页 |
| ·静力组实验前后各项测试结果比较 | 第57-61页 |
| 5 讨论 | 第61-65页 |
| ·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改善握力的效果分析 | 第61页 |
| ·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改善背力的效果分析 | 第61-62页 |
| ·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改善下肢肌肉耐力的效果分析 | 第62页 |
| ·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改善疼痛评分及自我感觉的效果分析 | 第62-63页 |
| ·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效果分析 | 第63页 |
| ·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改善心理的效果分析 | 第63-65页 |
| 6 结论 | 第65-67页 |
| 注释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附录 | 第73-83页 |
| 致谢 | 第83-8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