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可预见性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一) 法价值论基础 | 第13-15页 |
(二) 法经济学基础 | 第15-17页 |
二、可预见性规则的构成要素 | 第17-22页 |
(一) 预见主体 | 第17-19页 |
(二) 预见时间 | 第19-21页 |
(三) 预见对象 | 第21-22页 |
三、可预见性规则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22-33页 |
(一) 可预见性规则与过错 | 第22-27页 |
(二) 可预见性规则与因果关系 | 第27-30页 |
(三) 可预见性规则与损害结果 | 第30-33页 |
四、可预见性规则适用时的考量因素 | 第33-37页 |
(一) 当事人的个人情况 | 第33-34页 |
(二) 交易惯例和交易场合 | 第34页 |
(三) 过度预防问题 | 第34-35页 |
(四) 公共政策 | 第35-37页 |
五、可预见性规则在我国法上的适用 | 第37-48页 |
(一) 合同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 | 第37-41页 |
(二) 侵权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 | 第41-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注释 | 第52-56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