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目录 | 第6-7页 |
图目录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课题相关问题研究及分析 | 第17-24页 |
2.1 固件代码特征分析 | 第17-18页 |
2.1.1 固件代码的固有特征 | 第17页 |
2.1.2 固件代码与应用软件代码的主要区别 | 第17-18页 |
2.2 控制流图恢复 | 第18-20页 |
2.3 固件代码控制流图恢复的难点问题 | 第20-23页 |
2.3.1 间接转移目标地址获取 | 第20-22页 |
2.3.2 路径覆盖率 | 第22页 |
2.3.3 IVT 重构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固件代码控制流图恢复技术 | 第24-41页 |
3.1 固件代码静态控制流图恢复技术 | 第24-30页 |
3.1.1 固件代码静态反汇编策略 | 第24-25页 |
3.1.2 基于静态反汇编的控制流图恢复 | 第25-27页 |
3.1.3 基于 IVT 重构的静态控制流图恢复算法研究 | 第27-30页 |
3.2 固件代码动态控制流图恢复技术 | 第30-32页 |
3.2.1 动态控制流图恢复的必要性 | 第31页 |
3.2.2 动态控制流图恢复的常规方法 | 第31-32页 |
3.3 基于路径驱动的固件代码控制流图恢复算法 | 第32-40页 |
3.3.1 算法描述 | 第33-35页 |
3.3.2 主要数据结构 | 第35-37页 |
3.3.3 状态保存与恢复机制 | 第37-38页 |
3.3.4 异常处理策略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固件代码控制流图恢复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1-52页 |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41-42页 |
4.1.1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及目标 | 第41-42页 |
4.1.2 系统总体架构 | 第42页 |
4.2 控制流获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48页 |
4.2.1 静态控制流图恢复模块 | 第43-45页 |
4.2.2 控制流动态更新模块 | 第45-48页 |
4.3 可视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测试 | 第52-57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52页 |
5.2 测试样本 | 第52页 |
5.3 测试内容与方案 | 第52-54页 |
5.4 测试步骤与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束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