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缘起、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民俗禁忌背景研究 | 第15-19页 |
2.1 民俗禁忌的来源及形成过程 | 第15-16页 |
2.2 民俗禁忌的内容和种类 | 第16-17页 |
2.2.1 民俗禁忌的内容 | 第17页 |
2.2.2 民俗禁忌的种类 | 第17页 |
2.3 民俗禁忌对民居的影响 | 第17-19页 |
2.3.1 堪舆术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2 堪舆术对国外住宅的影响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传统居住习俗禁忌 | 第19-49页 |
3.1 村庄及城镇选址 | 第19-22页 |
3.1.1“负阴抱阳”的基本格局 | 第19-21页 |
3.1.2“天之四灵”的祸福判别 | 第21-22页 |
3.2 总体建筑布局 | 第22-27页 |
3.2.1 宅基形状的吉凶 | 第22-24页 |
3.2.2 宅基地势的吉凶 | 第24-25页 |
3.2.3 房屋外部环境的吉凶 | 第25-27页 |
3.2.4 房屋中虚实的吉凶 | 第27页 |
3.2.5 增建房屋的吉凶 | 第27页 |
3.3 单体外部空间组织 | 第27-31页 |
3.4 单体内部空间及细节设计 | 第31-41页 |
3.4.1 院墙和院门 | 第33-36页 |
3.4.2 影壁 | 第36-37页 |
3.4.3 门是房屋中极为重要的部件,因此有关于门与吉凶的说法很多。 | 第37-38页 |
3.4.4 水井 | 第38页 |
3.4.5 灶 | 第38-39页 |
3.4.6 堂屋 | 第39页 |
3.4.7 卧室 | 第39-40页 |
3.4.8 厕所 | 第40页 |
3.4.9 庭院种植 | 第40-41页 |
3.5 单体色彩装饰设计 | 第41-42页 |
3.6 内部家具布置及装饰设计 | 第42-43页 |
3.7 建造活动 | 第43-44页 |
3.8 建造材料 | 第44页 |
3.9 破解之法 | 第44-45页 |
3.10 传统民俗禁忌的根源与本质 | 第45-47页 |
3.10.1 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 第45-46页 |
3.10.2 防盗防灾等保护措施 | 第46页 |
3.10.3 社会等级和儒家礼制的制约 | 第46页 |
3.10.4 心理暗示和对宗教信仰的恐惧 | 第46-47页 |
3.11 本章结语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现代城市住宅中的禁忌 | 第49-73页 |
4.1 实际工作中的民俗禁忌评价 | 第49-51页 |
4.1.1 使用者对民俗禁忌的态度 | 第49-50页 |
4.1.2 设计者对民俗禁忌的态度 | 第50-51页 |
4.2 民俗禁忌对建筑设计的作用 | 第51页 |
4.2.1 有利方面 | 第51页 |
4.2.2 不利方面 | 第51页 |
4.3 现代城市集中住宅中的忌讳与传统禁忌的对比 | 第51-70页 |
4.3.1 住宅小区的选址 | 第51-52页 |
4.3.2 总体规模与布局 | 第52-54页 |
4.3.3 单体外部空间组织 | 第54-55页 |
4.3.4 单体内部空间组织 | 第55-68页 |
4.3.5 单体内部空间装饰 | 第68-70页 |
4.4 现代独立住宅的禁忌与传统禁忌的对比 | 第70-71页 |
4.5 现代城市住宅评价标准 | 第71-73页 |
4.5.1 使用舒适 | 第71页 |
4.5.2 环境优美 | 第71-72页 |
4.5.3 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 第72-73页 |
第五章 传统民居与现代城市住宅的评价体系的对比及其原因 | 第73-75页 |
5.1 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 | 第73页 |
5.2 城市的扩张 | 第73-74页 |
5.3 多元文化的影响 | 第74页 |
5.4 高科技时代的冲击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