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视角下庙会旅游吸引力研究--以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会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导论 | 第9-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陷入困境 | 第9页 |
1.1.2 以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有可为 | 第9-10页 |
1.1.3 庙会文化遗产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 | 第10-15页 |
1.2.2 庙会旅游研究 | 第15-17页 |
1.2.3 旅游吸引力研究 | 第17-20页 |
1.2.4 简要评述 | 第2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5 技术线路 | 第22-23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23-24页 |
2.1.2 庙会 | 第24页 |
2.1.3 旅游吸引力 | 第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旅游消费理论 | 第24-25页 |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理论 | 第25页 |
2.2.3 旅游市场营销理论 | 第25-26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6-31页 |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6-27页 |
3.1.1 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会概况 | 第26-27页 |
3.1.2 研究对象调研的可行性 | 第27页 |
3.2 指标选取 | 第27-30页 |
3.3 问卷设计 | 第30页 |
3.4 调查实施 | 第30-31页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1-51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1-35页 |
4.1.1 样本构成 | 第31-32页 |
4.1.2 旅游行为特征 | 第32-34页 |
4.1.3 满意度与忠诚度 | 第34-35页 |
4.2 因子分析 | 第35-40页 |
4.2.1 第一次因子分析 | 第35-39页 |
4.2.2 因子分析的修正 | 第39-40页 |
4.3 层次分析 | 第40-51页 |
4.3.1 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4.3.2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2-43页 |
4.3.3 数据分析 | 第43-49页 |
4.3.4 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会旅游吸引力实测 | 第49-5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1-5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5.2 建议与对策 | 第51-54页 |
5.2.1 努力提升景区形象 | 第52-53页 |
5.2.2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 第53-54页 |
5.2.3 优化景区交通环境 | 第54页 |
5.2.4 开发非遗特色旅游商品 | 第54页 |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附录 | 第63-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