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论文

孔子仁爱观与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8-17页
第一章 孔子仁爱观与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的主要内容第17-42页
    第一节 孔子仁爱观的主要内容第17-28页
        一、仁爱的基本内容第17-19页
        二、仁爱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三、仁爱的基本方法第21-26页
        四、仁爱的基本原则第26-28页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的主要内容第28-42页
        一、友爱的基本内容第28-32页
        二、友爱的类型第32-35页
        三、友爱的基本性质第35-40页
        四、判断友爱的基本尺度第40-42页
第二章 孔子仁爱观与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的异同之处第42-54页
    第一节 孔子仁爱观与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的相同点第42-48页
        一、仁爱与友爱在本性上的相同第42-44页
        二、仁爱与友爱在德性上的相同第44-45页
        三、仁爱与友爱在对象范围上的相同第45-47页
        四、仁爱与友爱在社会道德目标上的相同第47-48页
    第二节 孔子仁爱观与亚里士多德友爱观不同点第48-54页
        一、仁爱的全德之善与友爱的外在之善第48-49页
        二、仁爱的礼义性与友爱的亲密性第49-51页
        三、仁爱的外在指向的单向性与友爱的平等双向性第51-53页
        四、仁爱的以人为本与友爱的理性为上第53-54页
第三章 孔子仁爱观与亚里士多德友爱观异同点的原因分析第54-60页
    第一节 孔子仁爱观与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相同点的原因第54-57页
        一、过渡时期的社会背景第54-55页
        二、从政和授业的个人经历第55-56页
        三、实践和经验的思维方式第56-57页
    第二节 孔子仁爱观与亚里士多德友爱观不同点的原因第57-60页
        一、宗法制的等级社会与城邦制的公民社会第57-58页
        二、根深蒂固的人情文化与思辨式的哲学传统第58-60页
第四章 孔子仁爱观与亚里士多德友爱观比较研究的启示第60-64页
    第一节 爱是人类文化的共同主题第60页
    第二节 真正的仁爱和友爱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第60-61页
    第三节 仁爱和友爱的实现需个人义务与社会法律双重机制第61-62页
    第四节 良好的仁爱观和友爱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第62-64页
结语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四时期中国女性道德观念嬗变研究
下一篇:林·亨特新文化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