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6-19页 |
引言 | 第6页 |
1.1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 第6-9页 |
1.1.1 以外观分 | 第6-7页 |
1.1.2 以使用形式分 | 第7页 |
1.1.3 以亲水性基团的性质分 | 第7-8页 |
1.1.4. 按聚氨酯原料分 | 第8页 |
1.1.5. 按聚氨酯树脂的整体结构分 | 第8-9页 |
1.2 水性聚氨酯化学 | 第9-12页 |
1.2.1 聚氨酯化学 | 第9页 |
1.2.2 在制备乳液过程中发生的几个重要反应 | 第9-12页 |
1.3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1.4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 第14-16页 |
1.4.1 乳液固含量的极限值 | 第15页 |
1.4.2 合成工艺 | 第15页 |
1.4.3 亲水单体 | 第15页 |
1.4.4 软、硬段比例 | 第15-16页 |
1.4.5 交联剂 | 第16页 |
1.4.6 丙酮的用量 | 第16页 |
1.4.7 制备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其他方法 | 第16页 |
1.5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1 皮革涂饰剂 | 第16-17页 |
1.5.2 汽车漆 | 第17页 |
1.5.3 粘合剂 | 第17页 |
1.5.4 建筑涂料 | 第17页 |
1.6 水性聚氨酯的发展方向 | 第17-18页 |
1.7 本论文的试验目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19-37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0-23页 |
2.1.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20页 |
2.1.2 表征方法 | 第20-22页 |
2.1.3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3-37页 |
2.2.1 预聚物反应动力学 | 第23-24页 |
2.2.2 DMPA含量对乳液粒径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3 WPU乳液的粘度的影响因素 | 第25-29页 |
2.2.4 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9-34页 |
2.2.5 吸水率的影响因素 | 第34-37页 |
第三章 聚碳/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研究 | 第37-50页 |
引言 | 第37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3.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37页 |
3.1.2 样品表征 | 第37页 |
3.1.3 乳液制备 | 第37-38页 |
3.1.4 水性聚氨酯软段的组成 | 第38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3.2.1 软段中聚酯含量对乳液粒径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2 软段中聚酯含量对乳液粘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软段中聚酯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0-46页 |
3.2.4 聚酯含量对材料吸水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5 聚酯含量对微相分离的影响 | 第47-50页 |
第四章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50-61页 |
引言 | 第50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4.1.1 实验原料 | 第50页 |
4.1.2 表征方法 | 第50-51页 |
4.2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配方设计 | 第51-53页 |
4.2.1 异氰酸酯单体的选择 | 第51页 |
4.2.2 软段二元醇的选择 | 第51-52页 |
4.2.3 亲水单体的选择 | 第52页 |
4.2.4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 第52-53页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3-61页 |
4.3.1 水性聚氨酯乳化机理的探讨 | 第53-54页 |
4.3.2 粒径对乳液固含量、稳定性及粘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3 聚氨酯乳液的胶粒存在状态 | 第55-57页 |
4.3.4 扩链前后分子量的变化 | 第57页 |
4.3.5 HDI对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影响 | 第57-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