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软学院评教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背景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教学评价模式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教学评价模式 | 第13页 |
1.3 评教系统的来源及现状 | 第13-14页 |
1.3.1 学院评教系统的来源与依据 | 第13页 |
1.3.2 评教系统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1.3.3 交互式教学在线信息系统的意义和价值 | 第14页 |
1.3.4 该系统的基本状况 | 第14页 |
1.4 系统开发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4.1 该系统的开发目标及内容 | 第14-15页 |
1.4.1.1 开发目标 | 第14-15页 |
1.4.1.2 系统的主要开发内容 | 第15页 |
1.4.2 该系统拟解决的问题关键 | 第15-16页 |
1.5 系统的开发思路 | 第16-18页 |
1.5.1 设计的学院评教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 第16-17页 |
1.5.2 系统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目标 | 第17页 |
1.5.3 交互性相对较强信息反馈相对较快 | 第17-18页 |
1.5.4 开发实施的进程管理 | 第18页 |
1.5.6 系统符合建设标准 | 第18页 |
1.6 论文的章节安排及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需求分析及相关技术 | 第20-32页 |
2.1 概述 | 第20-23页 |
2.1.1 系统定位 | 第20-21页 |
2.1.2 评教系统功能实现清单 | 第21页 |
2.1.3 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 第21-22页 |
2.1.4 应用需求 | 第22-23页 |
2.2 性能需求 | 第23-25页 |
2.2.1 环境项目运行 | 第23-24页 |
2.2.2 可靠性及开放性需求 | 第24页 |
2.2.2.1 可靠性及开放性需求 | 第24页 |
2.2.2.2 开放性需求 | 第24页 |
2.2.3 可扩展性、系统安全性需求 | 第24-25页 |
2.2.3.1 可扩展性需求 | 第24-25页 |
2.2.3.2 系统安全性需求 | 第25页 |
2.3 系统开发运行的软硬件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2.3.1 硬件要求 | 第25-26页 |
2.3.2 软件需求 | 第26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2.5 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2.6 开发相关技术概述 | 第27-30页 |
2.6.1 Delphi | 第27-28页 |
2.6.2 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 | 第28-29页 |
2.6.3 其他辅助工具 | 第29-30页 |
2.7 系统开发风险分析 | 第30-31页 |
2.7.1 技术风险分析 | 第30页 |
2.7.2 完整寿命周期的风险识别及评估 | 第30-31页 |
2.7.2.1 完整寿命周期的风险识别 | 第30页 |
2.7.2.2 完整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 | 第30-31页 |
2.7.3 系统风险规避 | 第31页 |
2.8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系统整体设计 | 第32-47页 |
3.1 系统介绍及总体结构 | 第32-35页 |
3.1.1 总体介绍 | 第32页 |
3.1.2 功能模块设计 | 第32-35页 |
3.1.3 整体开发流程 | 第35页 |
3.2 整体设计 | 第35-37页 |
3.3 开发内容的任务分配 | 第37-38页 |
3.3.1 学院需求分析 | 第37页 |
3.3.2 概要设计 | 第37-38页 |
3.3.3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8页 |
3.4 系统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 第38-39页 |
3.5 计划安排 | 第39-41页 |
3.5.1 评教系统网站概要 | 第39-40页 |
3.5.2 具体算法设计 | 第40-41页 |
3.6 数据库设计 | 第41-43页 |
3.6.1 概念结构设计 | 第41-42页 |
3.6.2 逻辑结构设计 | 第42-43页 |
3.7 部分代码 | 第43-46页 |
3.8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第47-63页 |
4.1 成都东软学院评教系统主界面 | 第47页 |
4.2 学生评教信息系统 | 第47-53页 |
4.2.1 功能简介 | 第47-49页 |
4.2.2 登录系统学生评教信息系统 | 第49-53页 |
4.2.2.1 登录系统学生评教信息系统 | 第49页 |
4.2.2.2 学生评教信息系统 | 第49-53页 |
4.3 教师评教子系统 | 第53-58页 |
4.3.1 功能简介 | 第53-54页 |
4.3.2 专业教师评价子系统 | 第54-58页 |
4.3.2.1 登陆专业教师评价子系统 | 第54-55页 |
4.3.2.2 教师评价子系统 | 第55-58页 |
4.4 教学评教子系统 | 第58-59页 |
4.4.1 教学评价功能简介 | 第58页 |
4.4.2 教学评价子系统 | 第58-59页 |
4.4.2.1 登录教学评价子系统 | 第58-59页 |
4.4.2.2 教学评价子系统 | 第59页 |
4.5 素质教师评教子系统 | 第59-61页 |
4.5.1 简介 | 第59-60页 |
4.5.2 素质教师评价子系统 | 第60-61页 |
4.5.2.1 登录素质教师评价子系统 | 第60-61页 |
4.5.2.2 素质教师评价系统 | 第61页 |
4.6 家长查询系统 | 第61-63页 |
4.6.1 功能简介 | 第61-62页 |
4.6.2 家长查询系统 | 第62页 |
4.6.3 家长查询系统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63-66页 |
5.1 系统测试 | 第63-65页 |
5.1.1 系统测试概述 | 第63页 |
5.1.2 测试技术 | 第63页 |
5.1.3 测试过程 | 第63-64页 |
5.1.4 测试结果及小结 | 第64-65页 |
5.2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系统目标与组成 | 第66页 |
6.2 系统设计总结 | 第66页 |
6.3 下一步工作 | 第66-67页 |
6.4 结束语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