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PVDF-HFP/HPMC基锂离子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23页 |
| 1.1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 第10-14页 |
| 1.1.1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定义 | 第10页 |
| 1.1.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 1.1.3 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史 | 第11-12页 |
| 1.1.4 聚合物电解质的优势及限制 | 第12-14页 |
| 1.2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类 | 第14-17页 |
| 1.2.1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 第14-15页 |
| 1.2.2 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 | 第15页 |
| 1.2.3 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 | 第15-16页 |
| 1.2.4 其他聚合物电解质 | 第16-17页 |
| 1.3 聚合物电解质的组成 | 第17-20页 |
| 1.3.1 聚合物电解质基体材料 | 第17-19页 |
| 1.3.2 聚合物电解质锂盐 | 第19-20页 |
| 1.4 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 第20-22页 |
| 1.4.1 溶剂萃取法 | 第20页 |
| 1.4.2 直接挥发法 | 第20-21页 |
| 1.4.3 相转移法 | 第21页 |
| 1.4.4 静电纺丝法 | 第21-22页 |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2 实验试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 2.1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 2.1.1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2.1.2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 2.2 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 第24页 |
| 2.2.1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 | 第24页 |
| 2.2.2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活化 | 第24页 |
| 2.3 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 2.3.1 结晶度 | 第24-25页 |
| 2.3.2 吸液率 | 第25页 |
| 2.3.3 官能团 | 第25页 |
| 2.3.4 表面形貌 | 第25-26页 |
| 2.3.5 热稳定性 | 第26页 |
| 2.3.6 电化学稳定性 | 第26-27页 |
| 2.3.7 界面稳定性 | 第27页 |
| 2.3.8 离子电导率 | 第27页 |
| 2.3.9 充放电性能 | 第27-28页 |
| 3 制备方法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 第28-52页 |
| 3.1 直接干燥法制备聚合物电解质及其性能研究 | 第28-37页 |
| 3.1.1 基本性能表征 | 第29-32页 |
| 3.1.2 稳定性能表征 | 第32-34页 |
| 3.1.3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4-37页 |
| 3.2 相转移法制备聚合物电解质及其性能研究 | 第37-46页 |
| 3.2.1 基本性能表征 | 第38-40页 |
| 3.2.2 稳定性能表征 | 第40-43页 |
| 3.2.3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43-46页 |
| 3.3 不同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比较 | 第46-47页 |
| 3.4 工艺参数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 第47-50页 |
| 3.4.1 液固比的影响 | 第47-48页 |
| 3.4.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4 添加剂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52-67页 |
| 4.1 水杨酸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 第52-59页 |
| 4.1.1 基本性能表征 | 第53-55页 |
| 4.1.2 稳定性能表征 | 第55-57页 |
| 4.1.3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7-59页 |
| 4.2 环丁砜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 第59-65页 |
| 4.2.1 基本性能表征 | 第59-61页 |
| 4.2.2 稳定性能表征 | 第61-63页 |
| 4.2.3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63-65页 |
| 4.3 不同添加剂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影响的比较 | 第65-6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5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