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2-26页 |
1.1 玉米高淀粉育种的必要性 | 第12页 |
1.2 淀粉合成机制 | 第12-23页 |
1.2.1 腺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 | 第13-19页 |
1.2.1.1 AGPase发现及命名 | 第13-14页 |
1.2.1.2 AGPase的定位及特点 | 第14-15页 |
1.2.1.3 AGPase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16页 |
1.2.1.4 AGPase的活性调节 | 第16-17页 |
1.2.1.5 AGPase的热稳定性 | 第17-19页 |
1.2.2 其它淀粉合成相关的酶类 | 第19-22页 |
1.2.2.1 淀粉合成酶(SS) | 第19-20页 |
1.2.2.2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 | 第20-21页 |
1.2.2.3 淀粉分支酶(SBE) | 第21页 |
1.2.2.4 淀粉去分支酶(SDBE) | 第21-22页 |
1.2.3 淀粉合成过程中酶与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2-23页 |
1.3 关键酶活性对灌浆速率的影响 | 第23页 |
1.4 利用突变基因改变淀粉含量及理化性质 | 第23-24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2.1.2 菌株和质粒 | 第26-27页 |
2.1.3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6页 |
2.2.1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与检测 | 第27-29页 |
2.2.1.1 除草剂抗性筛选 | 第27页 |
2.2.1.2 PCR检测 | 第27-29页 |
2.2.2 基因表达分析 | 第29-31页 |
2.2.2.1 实验取材 | 第29页 |
2.2.2.2 玉米籽粒RNA提取 | 第29-30页 |
2.2.2.3 实时定量RT-PCR检测 | 第30-31页 |
2.2.3 转基因玉米的性状分析 | 第31-36页 |
2.2.3.1 AGPase酶活的测定 | 第31-32页 |
2.2.3.2 淀粉含量检测 | 第32-33页 |
2.2.3.3 植株产量的测定 | 第33-36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3.1 转基因玉米的筛选和分子检测 | 第36-37页 |
3.1.1 转基因植株的除草剂筛选 | 第36页 |
3.1.2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36-37页 |
3.2 基因表达检测 | 第37-46页 |
3.2.1 R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3.2.2 实时定量RT-PCR检测 | 第38-41页 |
3.2.3 转基因植株的AGPase活性测定 | 第41页 |
3.2.4 转基因玉米籽粒性状的分析 | 第41-46页 |
3.2.4.1 百粒重分析 | 第41-42页 |
3.2.4.2 不同转基因株系的籽粒表型的差异 | 第42-43页 |
3.2.4.3 籽粒淀粉含量分析 | 第43页 |
3.2.4.4 不同转基因株系的测产结果 | 第43-46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