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1-14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 1.3.1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3.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 2 私人银行业务概述 | 第14-19页 |
| 2.1 私人银行业务的界定 | 第14-16页 |
| 2.1.1 私人银行业务的内涵 | 第14-15页 |
| 2.1.2 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 | 第15-16页 |
| 2.2 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 2.2.1 国外私人银行发展历史 | 第16-17页 |
| 2.2.2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17页 |
| 2.3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立法现状 | 第17-19页 |
| 3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的缺陷 | 第19-25页 |
| 3.1 私人银行业务法律规制不健全 | 第19-21页 |
| 3.1.1 私人银行业务经营范围受限 | 第19页 |
| 3.1.2 私人银行机构与客户法律关系不明确 | 第19-21页 |
| 3.2 金融监管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限制 | 第21-23页 |
| 3.2.1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限制 | 第21页 |
| 3.2.2 外汇管制与境外资产配置的限制 | 第21-22页 |
| 3.2.3 反洗钱监管制度与隐私保护引起的冲突 | 第22-23页 |
| 3.3 外部金融法制环境的不完善 | 第23-25页 |
| 3.3.1 金融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缺陷 | 第23-24页 |
| 3.3.2 个人征信制度的立法缺位 | 第24-25页 |
| 4 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考察 | 第25-30页 |
| 4.1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25-28页 |
| 4.1.1 瑞士私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 | 第25-26页 |
| 4.1.2 美国私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 | 第26-27页 |
| 4.1.3 新加坡私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 | 第27-28页 |
| 4.2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0页 |
| 5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30-39页 |
| 5.1 健全私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体系 | 第30-32页 |
| 5.1.1 界定私人银行业务范围 | 第30页 |
| 5.1.2 明确私人银行机构与客户的法律关系 | 第30-32页 |
| 5.2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 第32-36页 |
| 5.2.1 制定混业经营交叉地带的相关法律 | 第32-33页 |
| 5.2.2 放松外汇管制,规范境外投资 | 第33-34页 |
| 5.2.3 处理好反洗钱制度与业务保密性的冲突 | 第34-36页 |
| 5.3 营造良好的金融法制环境 | 第36-39页 |
| 5.3.1 完善金融隐私权保护制度 | 第36-37页 |
| 5.3.2 健全个人信用制度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后记 | 第42-4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