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前言 | 第8-9页 |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9-19页 |
1. 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19页 |
2.1 问卷调查采集临床资料 | 第11-13页 |
2.2 骨折诊断标准及相关定义 | 第13-15页 |
2.3 骨密度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2.4 十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计算 | 第16-17页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19-28页 |
1. 总人群分析 | 第19-21页 |
1.1 组间基线资料对比 | 第19-20页 |
1.2 临床危险因素的RR值 | 第20-21页 |
2. FRAX(?)工具预测能力评估 | 第21-25页 |
2.1 FRAX(?)工具校准度分析 | 第21-24页 |
2.2 FRAX(?)工具诊断效能分析 | 第24-25页 |
3. FRAX(?)工具添加腰椎骨密度构建新的骨折风险预测模型 | 第25-27页 |
3.1 新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25页 |
3.2 新骨折风险模型的ROC曲线 | 第25-27页 |
4. 五年骨密度变化率与新发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 | 第27-28页 |
四、讨论 | 第28-32页 |
五、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第35-36页 |
附录2 双能X线吸收法(DXA)操作规程 | 第36-38页 |
综述: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风险评估工具 | 第3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