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饱和-非饱和渗流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软岩浸水软化试验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水位升降对路堤边坡渗流特征与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案及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与边坡稳定性计算理论 | 第20-27页 |
2.1 饱和土渗流基本方程 | 第20-21页 |
2.1.1 渗流连续性方程 | 第20-21页 |
2.1.2 稳定渗流基本方程 | 第21页 |
2.1.3 非稳定渗流基本方程 | 第21页 |
2.2 非饱和土渗流基本方程 | 第21-22页 |
2.3 定解条件 | 第22-23页 |
2.4 边坡稳定性计算理论 | 第23-26页 |
2.4.1 双应力状态变量定义的抗剪强度理论 | 第23-24页 |
2.4.2 通用极限平衡法(GLE法) | 第24-25页 |
2.4.3 考虑非饱和抗剪强度的极限平衡法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预崩解炭质泥岩浸水软化试验研究 | 第27-39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三轴压缩实验说明 | 第27-30页 |
3.2.1 试验原理 | 第27-2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28-30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30-32页 |
3.3.1 实验方案 | 第30-31页 |
3.3.2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3.4 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 第32-38页 |
3.4.1 浸水时间对炭质泥岩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 第32-35页 |
3.4.2 围压对炭质泥岩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3 浸水时间对炭质泥岩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坡前水位升降条件下炭质泥岩-粉土分层路堤模型试验研究 | 第39-63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试验模型与仪器 | 第39-43页 |
4.2.1 试验模型 | 第39-40页 |
4.2.2 试验仪器 | 第40-43页 |
4.3 试验准备与模型填筑 | 第43-52页 |
4.3.1 试验用土的晾晒与筛分 | 第43-44页 |
4.3.2 试验用土的击实试验 | 第44-46页 |
4.3.3 试验用土的渗透试验 | 第46-48页 |
4.3.4 试验仪器的标定与调试 | 第48-50页 |
4.3.5 试验用土最优含水率的配置 | 第50页 |
4.3.6 模型填筑与仪器布设 | 第50-52页 |
4.4 试验方案 | 第52-53页 |
4.5 试验成果整理与分析 | 第53-61页 |
4.5.1 测点质量含水率变化规律 | 第53-55页 |
4.5.2 特征截面质量含水率变化规律 | 第55-57页 |
4.5.3 测点基质吸力变化规律 | 第57-59页 |
4.5.4 坡前推力变化规律 | 第59-60页 |
4.5.5 坡顶位移变化规律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坡前水位升降条件下炭质泥岩-粉土分层路堤非饱和渗流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 第63-81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炭质泥岩-粉土分层交错填筑路堤边坡渗流计算与分析 | 第63-74页 |
5.2.1 路堤边坡数值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63-67页 |
5.2.2 路堤渗流特征分析 | 第67-74页 |
5.3 炭质泥岩-粉土分层交错填筑路堤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74-78页 |
5.3.1 水位升降速度对分层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5.3.2 分层交错填筑厚度对分层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 第75-77页 |
5.3.3 浸水软化效应对分层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