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从肝论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 第12-23页 |
1.资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1.2 治疗方案 | 第13-14页 |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14页 |
1.4 疗效判定 | 第14页 |
1.5 统计学方法 | 第14-15页 |
2.结果 | 第15-17页 |
2.1 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 第15页 |
2.2 总体疗效 | 第15-16页 |
2.3 复发率 | 第16-17页 |
讨论 | 第17-20页 |
⒈中医对本病的研究 | 第17-18页 |
⒉西医对该病的认识 | 第18-20页 |
结语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从肝论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实验研究 | 第23-42页 |
1.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3-24页 |
1.2 毒株 | 第24页 |
1.3 药物 | 第24页 |
1.4 仪器和试剂 | 第24-25页 |
2.方法 | 第25-30页 |
2.1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2.2 含药血清体外抗病毒实验 | 第25-27页 |
2.3 HSK小鼠模型制备 | 第27页 |
2.4 体内实验分组及药物干预 | 第27-28页 |
2.5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 第28页 |
2.6 ELISA检测 | 第28-30页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30页 |
3.结果 | 第30-34页 |
3.1 病毒毒力及药物细胞毒性 | 第30页 |
3.2 含药血清体外抗病毒实验 | 第30-31页 |
3.3 角膜病变程度 | 第31-32页 |
3.4 CD4~+IFN-γ~+及CD4~+IL-17~+的百分比变化 | 第32-33页 |
3.5 细胞因子IFN-γ、IL-17 的表达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8页 |
1.HSK病毒及其致病特点 | 第34-35页 |
2.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免疫机制 | 第35-36页 |
3.从肝论治及清火柔肝方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附录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