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shellcode及其检测技术 | 第17-25页 |
| 2.1 Shellcode概述 | 第17-20页 |
| 2.1.1 Shellcode基本原理和功能 | 第17页 |
| 2.1.2 Shellcode基本编写技术 | 第17-18页 |
| 2.1.3 Shellcode变形和多态技术 | 第18-20页 |
| 2.2 shellcode检测技术概述 | 第20-23页 |
| 2.2.1 动态检测技术 | 第20-22页 |
| 2.2.2 静态检测技术 | 第22-23页 |
| 2.2.3 启发式方法 | 第23页 |
| 2.3 shellcode检测技术分析 | 第23-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基于SVM的shellcode检测 | 第25-45页 |
| 3.1 基于SVM的shellcode检测概述 | 第25-26页 |
| 3.2 shellcode指令序列分析 | 第26-31页 |
| 3.2.1 普通shellcode指令序列分析 | 第26-27页 |
| 3.2.2 变形shellcode指令序列分析 | 第27-29页 |
| 3.2.3 多态shellcode指令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 3.2.4 shellcode指令序列分析总结 | 第30-31页 |
| 3.3 shellcode检测特征提取 | 第31-34页 |
| 3.3.1 N-gram | 第31-32页 |
| 3.3.2 TF-IDF计算方式 | 第32-34页 |
| 3.3.3 SVM分类器 | 第34页 |
| 3.4 基于词袋模型的shellcode检测 | 第34-36页 |
| 3.4.1 特征提取过程示例 | 第35-36页 |
| 3.5 模型仿真与验证 | 第36-44页 |
| 3.5.1 数据来源 | 第36-38页 |
| 3.5.2 实验环境 | 第38页 |
| 3.5.3 基于词袋模型的shellcode检测模型验证 | 第38-39页 |
| 3.5.4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39-4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流量shellcode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5-69页 |
| 4.1 流量shellcode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 第45-46页 |
| 4.2 流量shellcode检测系统概述 | 第46-47页 |
| 4.2.1 检测系统应用场景 | 第46-47页 |
| 4.3 系统调度模块 | 第47-49页 |
| 4.4 配置解析模块 | 第49-51页 |
| 4.5 流量解析模块 | 第51-52页 |
| 4.6 shellcode检测核心模块 | 第52-63页 |
| 4.6.1 指令助记符序列获取技术分析 | 第53-60页 |
| 4.6.2 核心检测流程 | 第60-61页 |
| 4.6.3 shellcode解码段检测 | 第61-62页 |
| 4.6.4 针对普通shellcode及其变形的检测 | 第62-63页 |
| 4.6.5 双层shellcode检测模块总结 | 第63页 |
| 4.7 模型训练模块 | 第63-65页 |
| 4.8 日志与告警模块 | 第65-67页 |
| 4.8.1 文本日志中间件 | 第65-66页 |
| 4.8.2 数据库中间件 | 第66页 |
| 4.8.3 邮件告警中间件 | 第66-67页 |
| 4.9 流量shellcode检测系统实现总结 | 第67页 |
| 4.10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流量shellcode检测系统验证 | 第69-75页 |
| 5.1 流量shellcode检测系统环境 | 第69页 |
| 5.2 流量shellcode检测系统验证环境 | 第69-72页 |
| 5.3 性能分析 | 第7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5-79页 |
| 6.1 回顾和总结 | 第75-76页 |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6-79页 |
| 附录A 缩略语表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