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3-2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五、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六、创新点与难点 | 第22-23页 |
第一章 电子商务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23-35页 |
第一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 | 第23-29页 |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民族经济发展的论述 | 第23-25页 |
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 | 第25-29页 |
第二节 电子商务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29-35页 |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及特点 | 第29-30页 |
二、电子商务模式的内涵 | 第30-31页 |
三、电子商务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外在表现 | 第31-35页 |
第二章 我国东部地区电子商务模式的经验 | 第35-46页 |
第一节 东部地区电子商务模式范例及其关键因素分析 | 第35-43页 |
一、电子商务模式与山区经济结合发展的“遂昌模式” | 第35-36页 |
二、电子商务模式与农村经济结合发展的“北山村模式” | 第36-37页 |
三、“遂昌模式”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37-41页 |
四、“北山村模式”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我国东部地区电子商务模式对民族地区的启示 | 第43-46页 |
一、“遂昌模式”对民族地区的启示 | 第43-44页 |
二、“北山村模式”对民族地区的启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民族地区电子商务模式案例分析 | 第46-60页 |
第一节 民族地区电子商务模式案例——以重庆秀山为例 | 第46-54页 |
一、民族地区电子商务“秀山模式”的概况 | 第46-49页 |
二、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秀山模式” | 第49-54页 |
第二节 民族地区电子商务“秀山模式”的价值分析 | 第54-57页 |
一、探索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 第54-55页 |
二、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的新体系 | 第55-56页 |
三、探索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 第56页 |
四、为传承和保护民族工艺提供新思路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57-60页 |
一、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仍然趋于保守 | 第57页 |
二、民族地区电子商务人才严重匮乏 | 第57-58页 |
三、民族地区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备 | 第58-59页 |
四、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民族地区电子商务模式构建及发展对策 | 第60-69页 |
第一节 民族地区电子商务模式构建 | 第60-65页 |
一、民族地区电子商务模式的顶层设计 | 第60-62页 |
二、民族地区电子商务模式的生态体系整体构建 | 第62-63页 |
三、民族地区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 第63-65页 |
第二节 民族地区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的对策 | 第65-69页 |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65-66页 |
二、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 | 第66页 |
三、构建人才培训培养的新常态 | 第66-67页 |
四、完善民族地区电子商务体系 | 第67-68页 |
五、加快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