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 第11-13页 |
1.2.1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机理 | 第11-12页 |
1.2.2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BiPO_4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3.1 BiPO_4的晶体结构 | 第13-14页 |
1.3.2 BiPO_4的光催化作用及机理 | 第14-16页 |
1.3.3 BiPO_4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1.3.4 BiPO_4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 第18-21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内容及表征手段 | 第22-26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2-23页 |
2.2 样品的表征手段 | 第23-26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3页 |
2.2.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3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 | 第23页 |
2.2.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 | 第23-24页 |
2.2.5 比表面积测量仪 | 第24页 |
2.2.6 激光粒度分析仪 | 第24页 |
2.2.7 光催化性能表征 | 第24-26页 |
第3章 BiPO_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6-36页 |
3.1 BiPO_4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3.2 BiPO_4光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27-32页 |
3.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7-29页 |
3.2.2 红外图谱分析 | 第29-31页 |
3.2.3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31页 |
3.2.4 比表面积和粒度分析 | 第31-32页 |
3.3 光催化及光吸收性能分析 | 第32-34页 |
3.3.1 光吸收性能分析 | 第32-33页 |
3.3.2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Cu、Sn、Fe离子掺杂BiPO_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6-54页 |
4.1 Cu、Sn、Fe离子掺杂BiPO_4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7页 |
4.2 光吸收及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37-41页 |
4.2.1 Cu、Fe、Sn离子掺入对BiPO_4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4.2.2 Cu、Fe、Sn离子掺入对BiPO_4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4.3 表征分析 | 第41-52页 |
4.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1-43页 |
4.3.2 红外图谱分析 | 第43-45页 |
4.3.3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45-47页 |
4.3.4 比表面积和粒度分析 | 第47-50页 |
4.3.5 EDS分析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BiPO_4/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4-64页 |
5.1 BiPO_4/硅藻土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54-55页 |
5.2 光催化及光吸收性能分析 | 第55-58页 |
5.2.1 不同前驱体溶液pH值对样品的光催化及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5.2.2 不同负载比例对BiPO_4/硅藻土光催化及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5.3 表征分析 | 第58-63页 |
5.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8-60页 |
5.3.2 红外图谱分析 | 第60-62页 |
5.3.3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62页 |
5.3.4 比表面积分析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