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辅助按键”的可用性的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方法和工作 | 第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相关术语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2-14页 |
1.4.1 相关术语 | 第12-13页 |
1.4.2 研究范围的限定 | 第13-14页 |
1.4.3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4页 |
1.5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6 创新和难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辅助按键的单手操作优势 | 第17-29页 |
2.1 辅助按键的起源 | 第17-18页 |
2.2 智能手机大屏化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2.3 手是如何操作手机的 | 第19-21页 |
2.3.1 手的生理因素分析 | 第19-20页 |
2.3.2 手机的持握方式 | 第20-21页 |
2.4 辅助按键功的单手操作优势 | 第21-29页 |
2.4.1 大屏手机与单手操作的冲突 | 第23-26页 |
2.4.2 大屏幕手机单手操作的解决方案 | 第26-27页 |
2.4.3 辅助按键单手操作的优势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辅助按键的可用性研究 | 第29-57页 |
3.1 可用性的含义 | 第29-30页 |
3.2 智能手机辅助按键的可用性的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3.3 智能手机辅助按键的可用性问题 | 第31-33页 |
3.4 辅助按键的可用性研究 | 第33-54页 |
3.4.1 功能与逻辑架构的可用性研究 | 第34-39页 |
3.4.2 交互设计的可用性研究 | 第39-49页 |
3.4.3 视觉设计的可用性研究 | 第49-54页 |
3.5 小结 | 第54-57页 |
第四章 智能手机辅助按键的可用性测试 | 第57-75页 |
4.1 辅助按键可用性测试 | 第57-71页 |
4.1.1 测试机背景 | 第57-59页 |
4.1.2 测试目标 | 第59页 |
4.1.3 测试方法 | 第59页 |
4.1.4 测试用户 | 第59-60页 |
4.1.5 实验道德问题 | 第60-61页 |
4.1.6 测试准备 | 第61-64页 |
4.1.7 测试结果数据分析 | 第64-71页 |
4.2 对三星手机的辅助按键改进设计 | 第71-74页 |
4.2.1 功能内容的调整以及对逻辑架构的重建 | 第71页 |
4.2.2 交互操作的改进设计 | 第71-72页 |
4.2.3 视觉设计的改进设计 | 第72-74页 |
4.3 优化后评估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页 |
5.2 本论文的局限性 | 第75-76页 |
5.3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附录A | 第78-81页 |
附录B | 第81-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