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市场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6页 |
2.1.2 发展极理论 | 第16-17页 |
2.1.3 区位理论 | 第17-1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2.1 银行跨区域经营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2.2.1.1 银行跨区域经营动因 | 第19-20页 |
2.2.1.2 银行跨区域经营所采取的模式 | 第20页 |
2.2.1.3 银行跨区域经营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2.2.2 区域市场评价体系方法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2.2.2.1 层次分析法 | 第22页 |
2.2.2.2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22-23页 |
2.2.2.3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23页 |
2.2.2.4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23页 |
2.2.2.5 投影寻踪模型 | 第23页 |
2.2.2.6 主成份分析法 | 第23-25页 |
第3章 中小银行区域市场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5-29页 |
3.1 评价对象与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25-27页 |
3.1.1 地区经济状况 | 第25页 |
3.1.2 银行业务状况 | 第25-26页 |
3.1.3 银行业务发展潜力 | 第26页 |
3.1.4 当地银行业风险状况 | 第26页 |
3.1.5 地区收入状况 | 第26-27页 |
3.2 分析过程概述 | 第27-29页 |
3.2.1 主成份分析原理 | 第27-28页 |
3.2.2 主成份分析基本步骤 | 第28页 |
3.2.3 本文实证分析的具体步骤 | 第28-29页 |
第4章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29-46页 |
4.1 实证过程 | 第29-36页 |
4.1.1 描述性统计量分析 | 第29-30页 |
4.1.2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 第30页 |
4.1.3 指标间的相关性判定 | 第30-32页 |
4.1.4 总方差解释 | 第32-33页 |
4.1.5 主成份载荷矩阵 | 第33-34页 |
4.1.6 各主成份得分 | 第34-35页 |
4.1.7 各省综合得分 | 第35-36页 |
4.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6-43页 |
4.2.1 综合得分分析 | 第36-38页 |
4.2.2 市场规模得分分析 | 第38-39页 |
4.2.3 市场增长得分分析 | 第39-40页 |
4.2.4 市场风险得分分析 | 第40-41页 |
4.2.5 市场潜力得分分析 | 第41-42页 |
4.2.6 连续三年各地区综合排名分析 | 第42-43页 |
4.3 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政策建议 | 第43-46页 |
4.3.1 选择合适地域,避免随波逐流 | 第43-44页 |
4.3.2 规避风险较高的地区 | 第44页 |
4.3.3 看重地域发展潜力 | 第44页 |
4.3.4 注重区域内居民的消费趋势 | 第44-45页 |
4.3.5 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6-47页 |
附录Ⅰ | 第47-51页 |
附录Ⅱ | 第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