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神经精神病科论文

电鍉针循经感传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缩略语表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2-14页
综述第14-26页
    1.循经感传浅析第14-17页
        1.1.古代文献对循经感传现象的记载第14-15页
        1.2.关于循经感传激发的手法研究第15-17页
    2.针灸治疗失眠进展第17-21页
        2.1.中医对针灸治疗失眠的发展第17页
        2.2.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第17-21页
    3.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认识第21-23页
        3.1.病名源流略述第21页
        3.2 病因病理的认识第21-23页
    4.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第23-26页
        4.1.失眠的分类第23页
        4.2.现代医学对于失眠的病机第23-24页
        4.3.现代医学对于失眠的治疗第24-26页
临床研究第26-33页
    1.临床资料第26-28页
        1.1.一般资料第26页
        1.2.西医诊断标准第26页
        1.3.中医诊断标准第26-27页
        1.4.失眠质量评定标准第27页
        1.5.纳入标准第27页
        1.6.排除障碍第27页
        1.7.剔除标准第27页
        1.8.脱落标准第27-28页
        1.9.仪器设备第28页
    2.研究方法第28-33页
        2.1.分组第28页
        2.2.治疗方法第28-30页
        2.3.疗效观察第30-31页
        2.4.观察方法第31页
        2.5.疗效判定标准第31-32页
        2.6.统计学标准第32-33页
结果第33-39页
    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第33页
    2.两组治疗前后PSQI量表比较第33-34页
    3.两组治疗前后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比较第34-36页
    4.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第36-37页
    5.治疗组三级感传疗效比较第37-39页
讨论第39-46页
    1.激发循经感传的立论依据第39-40页
    2.选井穴、手少阴心经激发循经感传治疗失眠的依据第40-41页
    3.选用电鍉针激发循经感传的依据第41-42页
    4.循经感传的规律的研究第42页
    5.测量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依据第42-44页
        5.1.微循环的意义第42-43页
        5.2.微循环与经络的关系第43-44页
    6.疗效分析第44页
    7.问题与展望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 1第52-5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硕士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证候与PM监测指标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电鍉针循经感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