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 ·微型桩的工程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 ·组合微型桩抗滑机理 | 第13-14页 |
| ·组合微型桩试验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组合微型抗滑桩计算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2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模型试验概况 | 第21-41页 |
| ·模型试验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1-22页 |
| ·模型试验的相似条件 | 第22-23页 |
| ·模型试验装置 | 第23-27页 |
| ·直剪式模型试验槽的设计 | 第23-24页 |
| ·加载系统 | 第24-25页 |
| ·量测系统 | 第25-27页 |
| ·模型材料的配制与选择 | 第27-30页 |
| ·堆积体模型材料 | 第27页 |
| ·滑带模型材料 | 第27-28页 |
| ·岩体模型材料 | 第28页 |
| ·注浆体模型材料试验 | 第28-29页 |
| ·桩体材料 | 第29-30页 |
|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 第30-34页 |
| ·模型试验测试桩的布置 | 第31-32页 |
| ·土压力测点布置 | 第32-33页 |
| ·测试桩应变片测点布置 | 第33页 |
| ·模型试验位移测点布置 | 第33-34页 |
| ·模型试验的过程 | 第34-40页 |
| ·岩样试块的制作 | 第34-36页 |
| ·模型的填筑 | 第36-37页 |
| ·土压力盒的埋设 | 第37页 |
| ·模型桩的埋设与施工 | 第37-38页 |
| ·模型试验的总体实施步骤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3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的抗滑机制分析 | 第41-69页 |
| ·已有研究对微型桩加固滑坡抗滑机制的分析 | 第41-42页 |
|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60页 |
|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简述 | 第42-43页 |
| ·单排桩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 ·矩形截面组合桩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 ·圆形截面组合桩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 ·不同截面型式组合桩体的内力分布特征比较 | 第58-60页 |
|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的抗滑机制分析 | 第60-68页 |
|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的整体破坏模式分析 | 第60-61页 |
| ·不同截面组合型式对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抗滑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61-62页 |
|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的荷载传递机制分析 | 第62-67页 |
|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内部各单桩的受力变形特征分析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4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的计算方法研究 | 第69-90页 |
| ·微型组合桩现有计算方法分析 | 第69-70页 |
|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的力学计算模型 | 第70-77页 |
|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力学计算模型的求解 | 第71-77页 |
| ·微型组合桩力学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77-82页 |
| ·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77-78页 |
| ·计算实例分析 | 第78-82页 |
|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设计计算的基本过程 | 第82-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 ·结论 | 第90-91页 |
| ·展望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 致谢 | 第97-99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