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化视角下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我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溯源及现状 | 第8-15页 |
(一) 我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溯源 | 第8-9页 |
(二) 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现状 | 第9-10页 |
(三) 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立法评析 | 第10-15页 |
1. 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特点 | 第10-13页 |
2. 我国反恐刑事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二、立法类型化理论 | 第15-19页 |
(一) 类型化理论概述 | 第15-16页 |
1. 类型化内涵 | 第15页 |
2. 类型思维与概念思维的比较 | 第15-16页 |
(二) 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类型化概述 | 第16-19页 |
1. 立法模式 | 第17-18页 |
2. 立法路径 | 第18-19页 |
三、域外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立法评析 | 第19-25页 |
(一) 西班牙 | 第19-21页 |
1. 西班牙反恐刑事立法的类型化方向与立法内容 | 第19-20页 |
2. 西班牙反恐立法的特点 | 第20-21页 |
(二) 俄罗斯 | 第21-23页 |
1. 俄罗斯反恐立法类型化方向及其内容 | 第21-22页 |
2. 俄罗斯反恐立法特点 | 第22-23页 |
(三) 美国 | 第23-25页 |
1. 美国反恐立法类型化方向及其内容 | 第23-24页 |
2. 美国反恐立法特点 | 第24-25页 |
四、我国反恐立法类型化的选择及内容的完善 | 第25-34页 |
(一) 我国反恐立法类型化方向的选择 | 第25-26页 |
1. 我国反恐立法模式现状 | 第25页 |
2. 我国反恐刑事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25页 |
3. 我国反恐刑事立法路径的选择 | 第25-26页 |
(二) 恐怖主义犯罪类型化立法的可行性 | 第26-28页 |
1. 犯罪主体的特殊性 | 第26页 |
2. 犯罪对象的双重性 | 第26-27页 |
3. 犯罪手段的残忍性 | 第27页 |
4. 犯罪客体的复杂性 | 第27-28页 |
(三) 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完善 | 第28-30页 |
1. 完善反恐立法原则 | 第28页 |
2. 增设反恐罪名 | 第28-29页 |
3. 加强对财产刑的设置与运用 | 第29-30页 |
(四) 《反恐法》与《刑法》的衔接 | 第30-34页 |
1. 对《反恐法》的评析 | 第30-31页 |
2. 《刑法》与《反恐法》的地位 | 第31-32页 |
3. 《刑法》与《反恐法》的衔接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