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与汉魏人物赏鉴之风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0.1 刘劭及其《人物志》 | 第8-10页 |
0.2 《人物志》的版本及其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0.2.1 《人物志》的版本 | 第11-12页 |
0.2.2 《人物志》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 《人物志》创作的历史背景 | 第15-27页 |
1.1 汉魏时期察举制度的演变 | 第15-19页 |
1.2 汉末人物清议 | 第19-23页 |
1.3 汉魏人物赏鉴活动对《人物志》的影响 | 第23-27页 |
2 《人物志》的赏鉴理论与方法 | 第27-42页 |
2.1 《人物志》赏鉴人物的基本方法 | 第27-34页 |
2.1.1 才性论 | 第27-31页 |
2.1.2 中和论 | 第31-33页 |
2.1.3 人物赏鉴之难 | 第33-34页 |
2.2 《人物志》赏鉴方法的理论特征 | 第34-42页 |
2.2.1 对范畴的运用 | 第35-40页 |
2.2.2 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借鉴 | 第40-42页 |
3 《人物志》对魏晋人物赏鉴之风的影响 | 第42-49页 |
3.1 《人物志》与魏晋清谈之风 | 第42-45页 |
3.2 《人物志》与魏晋玄学 | 第45-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状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