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前言 | 第16-23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2.2 诊断及分组标准 | 第23页 |
2.3 分组 | 第23-24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24页 |
2.5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2.5.1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2.5.2 检测方法 | 第24-26页 |
2.5.3 统计学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 | 第27-42页 |
1 APACHEⅡ 评分<15,15-25 和>25 分三组比较血浆 PT、APTT、D-二聚体、Alb、PLT、LAC、RDW 及 PCT 水平、其中 PT、APTT、D-二聚体、PLT、LAC 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P<0.01) | 第27-28页 |
2 各项参数均值水平的比较 | 第28-31页 |
3 相关性分析 | 第31-33页 |
4 根据有无发生死亡把急危重病人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 第33-34页 |
5 ROC曲线分析判断预后 | 第34-42页 |
5.1 PT 值水平的 ROC 曲线判断急危重病人预后 | 第34-35页 |
5.2 APTT 值水平的 ROC 曲线判断急危重病人预后 | 第35-36页 |
5.3 D-二聚体值水平的 ROC 曲线判断急危重病人预后 | 第36-37页 |
5.4 白蛋白值水平 ROC 曲线判断危重病人预后 | 第37-38页 |
5.5 血小板值水平得 ROC 曲线判断急危重病人预后 | 第38-39页 |
5.6 血液 LAC 值水平的 ROC 曲线判断危重病人预后 | 第39-40页 |
5.7 APACHEII 值水平得 ROC 曲线判断急危重病人预后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8页 |
1 把 APACHEⅡ<15、APACHEⅡ15-25 与 APACHEⅡ>25 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 第43页 |
2 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比较 | 第43-44页 |
3 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4 ROC曲线分析 | 第45-47页 |
5 展望 | 第47-48页 |
6 不足之处 | 第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综述 | 第5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