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过程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总量控制下的排污权交易理论概述和环境税理论概述 | 第17-20页 |
2.1 总量控制下排污权交易的内涵 | 第17页 |
2.2 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1 外部性理论 | 第17页 |
2.2.2 产权理论 | 第17-18页 |
2.2.3 排污权交易制度理论 | 第18页 |
2.3 环境税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3.1 外部性理论 | 第18-19页 |
2.3.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9页 |
2.3.3 污染者付费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和环境税征收理论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5页 |
3.1 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4页 |
3.1.1 环境容量计算困难 | 第20-21页 |
3.1.2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困难 | 第21页 |
3.1.3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不公平性 | 第21-23页 |
3.1.4 排污权的时间跨度的合理性有待检验 | 第23页 |
3.1.5 政府监控力量薄弱 | 第23-24页 |
3.2 环境税征收存在问题分析 | 第24-25页 |
3.2.1 独立税种缺失 | 第24页 |
3.2.2 排污费征收标准低 | 第24页 |
3.2.3 排污费征收方式不合理 | 第24-25页 |
第4章 排污权交易体制下超额排放的环境税征收概述 | 第25-33页 |
4.1 排污权交易制度下污染物超额排放部分环境税征收问题假设 | 第25-27页 |
4.2 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 第27-28页 |
4.2.1 A值法 | 第27-28页 |
4.3 控制区内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 第28-31页 |
4.3.1 污染物浓度推导法 | 第28-30页 |
4.3.2 化石燃料消耗量推导法 | 第30页 |
4.3.3 引用政府机构的统计数据 | 第30-31页 |
4.4 总量控制下超额排放应纳税额的确定 | 第31页 |
4.5 总量控制下大气污染物超额排放的环境税税基的确定 | 第31-32页 |
4.6 总量控制下大气污染物超额排放应征环境税税率的确定 | 第32-33页 |
第5章 成都市总量控制下二氧化氮超额排放的环境税征收总额测算 | 第33-39页 |
5.1 成都市二氧化氮环境容量测算 | 第33-36页 |
5.1.1 成都市自然环境概况 | 第33-34页 |
5.1.2 二氧化氮排放源调查 | 第34页 |
5.1.3 功能区划分 | 第34-35页 |
5.1.4 二氧化氮排放浓度限额和本底浓度情况 | 第35-36页 |
5.1.5 成都市二氧化氮容量测算 | 第36页 |
5.2 成都市二氧化氮年排放量测算 | 第36-37页 |
5.2.1 成都市污染物近地面年均浓度和相对高度500米处污染物年均浓度情况 | 第36-37页 |
5.3 总量控制下二氧化氮超额排放的环境税税额测算 | 第37-39页 |
5.3.1 二氧化氮税率的确定 | 第37-39页 |
第6章 结论与研究的不足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