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氮沉降现状 | 第9-10页 |
1.3 氮添加对土壤碳输入的影响 | 第10页 |
1.4 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 第10-11页 |
1.4.1 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10-11页 |
1.4.2 氮添加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 第11页 |
1.4.3 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第11页 |
1.5 氮添加对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 第11-12页 |
1.6 氮添加对土壤碳输出的影响 | 第12-13页 |
1.6.1 氮添加对土壤CO_2交换通量的影响 | 第12页 |
1.6.2 氮添加对土壤CH_4交换通量的影响 | 第12-13页 |
1.7 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13-15页 |
1.7.1 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13-15页 |
1.7.2 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15页 |
1.8 氮添加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 第15-18页 |
1.8.1 土壤酶类型 | 第15页 |
1.8.2 氮添加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15-18页 |
1.9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10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试验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2.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22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2.3 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的采集与分析 | 第22-23页 |
2.4 气体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23页 |
2.5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23-26页 |
2.6 土壤碳收支平衡 | 第26页 |
2.7 统计分析 | 第26-28页 |
3 氮添加对湿地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影响 | 第28-44页 |
3.1 氮添加对湿地土壤碳输入的影响 | 第28-30页 |
3.1.1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8页 |
3.1.2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 氮添加对湿地土壤碳库的影响 | 第30-33页 |
3.2.1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不同水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3.2.3 不同水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2-33页 |
3.3 氮添加对湿地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 | 第33-36页 |
3.3.1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5页 |
3.3.3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 氮添加对湿地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 第36-38页 |
3.5 氮添加对湿地土壤碳输出的影响 | 第38-43页 |
3.5.1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3.5.2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3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温室气体累积排放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4 氮添加下温室气体排放增量与土壤环境因子增量的相关性 | 第42页 |
3.5.5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湿地土壤碳的源汇变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氮添加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44-58页 |
4.1 氮添加对湿地土壤细菌和古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44-49页 |
4.1.1 不同氮添加对土壤细菌和古生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4.1.2 不同氮添加对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1.3 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C输入和输出间的相关性 | 第47-49页 |
4.2 氮添加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 第49-56页 |
4.2.1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2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3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4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5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6 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与土壤C输入和输出间的相关性 | 第55-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72页 |
导师简介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