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陆地水文学、水文地理学(水象学)论文--河口、三角洲论文

湖泊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模拟及控制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7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物理模拟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水下分流河道模拟研究现状第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5 主要成果和认识第15页
    1.6 完成工作量第15-17页
第2章 水下分流河道实验设计第17-23页
    2.1 实验装置第17-18页
    2.2 模拟对象的选取第18页
    2.3 实验方案设计第18-19页
    2.4 实验参数测定及选取第19-22页
    2.5 水槽实验受限分析第22-23页
第3章 恒定参数下水下分流河道的模拟第23-47页
    3.1 高坡度、高水位、高流速下的三角洲模拟第23-26页
        3.1.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23-24页
        3.1.2 结果分析第24-26页
    3.2 高坡度、低水位、高流速下的三角洲模拟第26-28页
        3.2.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26-27页
        3.2.2 结果分析第27-28页
    3.3 高坡度、高水位、低流速下的三角洲模拟第28-31页
        3.3.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28-29页
        3.3.2 结果分析第29-31页
    3.4 高坡度、低水位、低流速下的三角洲模拟第31-34页
        3.4.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31-33页
        3.4.2 结果分析第33-34页
    3.5 低坡度、高水位、高流速下的三角洲模拟第34-37页
        3.5.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34-36页
        3.5.2 结果分析第36-37页
    3.6 低坡度、低水位、高流速下的三角洲模拟第37-40页
        3.6.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37页
        3.6.2 结果分析第37-40页
    3.7 低坡度、高水位、低流速下的三角洲模拟第40-42页
        3.7.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40页
        3.7.2 结果分析第40-42页
    3.8 低坡度、低水位、低流速下的三角洲模拟第42-45页
        3.8.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42-43页
        3.8.2 结果分析第43-45页
    3.9 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单因素变化对水下分流河道的影响模拟第47-60页
    4.1 高坡度、高水位、流速变化下的三角洲模拟第47-50页
        4.1.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47-48页
        4.1.2 结果分析第48-50页
    4.2 高坡度、低流速、水位变化下的三角洲模拟第50-53页
        4.2.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50页
        4.2.2 结果分析第50-53页
    4.3 低坡度、低水位、流速变化下的三角洲模拟第53-55页
        4.3.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53页
        4.3.2 结果分析第53-55页
    4.4 低坡度、低流速、水位变化下的三角洲模拟第55-58页
        4.4.1 三角洲发育过程第55-56页
        4.4.2 结果分析第56-58页
    4.5 小结第58-60页
第5章 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浅水三角洲的对比分析第60-67页
    5.1 延长组简介第60-61页
    5.2 延长组沉积相类型第61页
    5.3 水下分流河道形态的比较第61-63页
        5.3.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水下分流河道第61-63页
        5.3.2 水槽模拟实验下的水下分流河道第63页
    5.4 河道发育方式的比较第63-66页
        5.4.1 延长组三角洲河道的发育方式第63-64页
        5.4.2 水槽实验下三角洲河道的发育方式第64-66页
    5.5 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结论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IC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在无定河流域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利用声层析的实时流量监测方法和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