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文献回顾 | 第17-33页 |
第一部分 HAB18G/CD147促进癌细胞片状伪足的形成介导癌细胞的转移 | 第33-52页 |
引言 | 第33页 |
1 材料 | 第33-37页 |
1.1 主要实验器材 | 第33-34页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4-35页 |
1.3 主要缓冲液 | 第35-36页 |
1.4 细胞系 | 第36-37页 |
2 方法 | 第37-41页 |
2.1 肿瘤细胞的培养 | 第37页 |
2.2 蛋白质印迹实验 | 第37-38页 |
2.3 肿瘤细胞增殖活力检测实验 | 第38-39页 |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增周期实验 | 第39页 |
2.5 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实验 | 第39-40页 |
2.6 活细胞培养观察细胞运动轨迹实验 | 第40页 |
2.7 活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片状伪足形成能力实验 | 第40页 |
2.8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片状伪足形成及定位实验 | 第40-41页 |
2.9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1页 |
3 结果 | 第41-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二部分 HAB18G/CD147影响癌细胞片状伪足形成的分子机制 | 第52-75页 |
引言 | 第52页 |
1.材料 | 第52-55页 |
1.1 主要实验器材 | 第52-53页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1.3 主要缓冲液 | 第54-55页 |
1.4 主要质粒载体 | 第55页 |
2.方法 | 第55-66页 |
2.1 蛋白质印记实验 | 第55-56页 |
2.2 荧光蛋白质粒小量提取实验 | 第56-57页 |
2.2 提取人肿瘤细胞内Total RNA | 第57-58页 |
2.3 total RNA反转录成c DNA | 第58-59页 |
2.4 基因扩增引物的设计和PCR反应(以Cortactin为例) | 第59-60页 |
2.5 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PCR扩增产物 | 第60-61页 |
2.6 Cortactin的PCR和T-vector连接 | 第61-62页 |
2.7 Dsred1-N1载体、p EGFP载体与Cortactin T载体的酶切连接 | 第62-64页 |
2.8 连接产物的转化、挑单克隆及鉴定 | 第64页 |
2.9 si RNA干涉 | 第64-65页 |
2.10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实验(以HAb18G/CD147与Cortactin为例) | 第65页 |
2.11 Cortactin荧光表达载体点突变实验 | 第65-66页 |
2.12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6页 |
3.结果 | 第66-73页 |
4.讨论 | 第73-75页 |
第三部分 HAB18G/CD147促进癌细胞转移的体内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 第75-85页 |
引言 | 第75页 |
1.材料 | 第75-76页 |
1.1 主要实验器材 | 第75-76页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76页 |
1.3 主要缓冲液 | 第76页 |
2.方法 | 第76-79页 |
2.1 尾静脉注射癌细胞构建裸鼠转移模型实验 | 第76-77页 |
2.2 HE染色实验 | 第77-78页 |
2.3 免疫组化染色实验 | 第78页 |
2.4 双光子显微镜直接观察裸鼠肝脏转移灶 | 第78页 |
2.5 临床样本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评分判定 | 第78-79页 |
2.6 临床样本统计分析 | 第79页 |
3.结果 | 第79-84页 |
4.讨论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