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异丁烷选择性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醛/酸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国内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第11-14页
        1.2.1 丙酮氰醇法第11-12页
        1.2.2 改进的丙酮氰醇法第12页
        1.2.3 异丁烯法第12-13页
        1.2.4 乙烯法第13-14页
    1.3 异丁烷选择性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醛/酸的研究进展第14-24页
        1.3.1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体系第15-16页
        1.3.2 杂多化合物催化体系第16-20页
        1.3.3 其它催化体系第20-21页
        1.3.4 异丁烷选择性氧化的反应机理第21-24页
    1.4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5-29页
    2.1 原料与试剂第25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5-26页
    2.3 实验装置第26-27页
    2.4 产物分析方法第27页
    2.5 催化剂表征第27-29页
        2.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27-28页
        2.5.2 X 射线衍射(XRD)第28页
        2.5.3 比表面和孔径分布(BET)第28页
        2.5.4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分析(H_2-TPR)第28页
        2.5.5 热重-差热分析(TG-DTA)第28页
        2.5.6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28-29页
第三章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第29-35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WO_3-CoO上的异丁烷选择性氧化反应第29-33页
        3.2.1 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协同作用第29-31页
        3.2.2 W/Co比的影响第31-32页
        3.2.3 WO_3-CoO的酸改性第32-33页
    3.3 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杂多化合物上异丁烷选择性氧化反应的研究第35-61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CsFe_(0.2) 催化剂的热稳定性第35-37页
    4.3 CsFe_(0.2) 催化剂上的异丁烷选择性氧化反应第37-47页
        4.3.1 Cs含量的影响第37-43页
        4.3.2 Fe含量的影响第43-46页
        4.3.3 催化剂的双功能性第46-47页
    4.4 反应条件对异丁烷选择性氧化的影响第47-53页
        4.4.1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7-49页
        4.4.2 空速的影响第49-51页
        4.4.3 烷氧比的影响第51-53页
    4.5 沉淀的pH值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4.6 负载型杂多化合物的催化性能第55-59页
        4.6.1 载体种类的影响第55-57页
        4.6.2 负载量的影响第57-59页
    4.7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杂多化合物上异丁烷选择性氧化的反应过程研究第61-73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部分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第61-65页
    5.3 CsFe_(0.2) 催化剂上异丁烷反应过程的探索第65-66页
        5.3.1 异丁烷分子的活化第65-66页
        5.3.2 Redox反应过程第66页
    5.4 CsFe_(0.2) 催化剂的反应稳定性第66-71页
    5.5 小结第71-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关税对我国钢铁出口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人体定位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