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醉酒驾驶行为刑法规制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醉驾入刑概述 | 第11-22页 |
| (一)醉酒驾驶行为是否一律入刑之争论 | 第11-14页 |
| 1、案例引入 | 第11页 |
| 2、否定说——应当存在醉酒驾驶不入刑的例外 | 第11-13页 |
| 3、肯定说——醉酒驾驶入刑无例外 | 第13-14页 |
| (二)本文立场 | 第14-18页 |
| 1、法的内在价值要求醉驾一律入刑 | 第14-15页 |
| 2、罪刑法定原则要求醉驾一律入刑 | 第15-16页 |
| 3、司法实践要求醉驾一律入刑 | 第16-17页 |
| 4、刑法自身完善要求醉驾一律入刑 | 第17-18页 |
| (三)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犯罪形态解析 | 第18-22页 |
| 1、行为犯与危险犯 | 第18-19页 |
| 2、具体危险犯与抽象危险犯 | 第19-22页 |
| 二、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构成分析 | 第22-31页 |
| (一)客观行为分析 | 第22-27页 |
| 1、“在道路上”要素分析 | 第22-23页 |
| 2、“醉酒驾驶”要素分析 | 第23-26页 |
| 3、“机动车”要素分析 | 第26-27页 |
| (二)主观责任分析 | 第27-31页 |
| 1、故意说 | 第27-28页 |
| 2、过失说 | 第28-29页 |
| 3、严格责任说 | 第29-31页 |
| 三、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 | 第31-34页 |
| (一)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与联系 | 第31-32页 |
| 1、区分的关键 | 第31-32页 |
| 2、两罪的联系 | 第32页 |
| (二)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与联系 | 第32-34页 |
| 1、区分的关键 | 第32-33页 |
| 2、两罪的联系 | 第33-34页 |
| 四、以域外刑法为鉴完善我国醉驾行为刑法规制体系 | 第34-42页 |
| (一)域外刑法对醉酒驾驶行为的规制 | 第34-38页 |
| 1、日本 | 第34-35页 |
| 2、德国 | 第35-36页 |
| 3、美国 | 第36-37页 |
| 4、英国 | 第37-38页 |
| (二)完善我国醉酒驾驶行为刑法规制体系的几点建议 | 第38-42页 |
| 1、追究醉驾相关人员的责任 | 第38-39页 |
| 2、适当提高和丰富法定刑 | 第39-40页 |
| 3、制定量刑基准 | 第40-41页 |
| 4、合理适用缓刑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