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树木学论文--树木生态学论文

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多尺度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1-15页
    1.1 PM2.5等颗粒物的组成及来源第11-12页
    1.2 PM2.5等颗粒物的危害第12-13页
    1.3 植物对PM2.5等颗粒物的阻滞作用第13-14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4.1 研究目的第14页
        1.4.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8页
    2.1 不同树种阻滞PM2.5等颗粒物能力的研究方法第15页
    2.2 不同树种阻滞PM2.5能力的多尺度分析的研究第15-17页
    2.3 不同配置模式下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第17-18页
3 研究区概况第18-20页
    3.1 地理位置及气候状况第18页
    3.2 植被情况第18页
    3.3 基本空气状况第18-20页
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0-23页
    4.1 研究内容第20页
        4.1.1 不同树种不同尺度下滞尘能力差异第20页
        4.1.2 不同配置模式下林分滞尘能力差异第20页
    4.2 研究方法第20-23页
        4.2.0 样品采集第20-21页
        4.2.1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第21-22页
        4.2.2 单叶滞尘量第22页
        4.2.3 单株树木滞尘量第22页
        4.2.4 不同配置类型的林分滞尘测定第22-23页
5 结果与分析第23-35页
    5.1 不同树种滞尘量的差异性分析第23-25页
    5.2 不同尺度的滞尘量差异性分析第25-30页
        5.2.1 单位面积叶片滞尘量的比较第25-26页
        5.2.2 单叶滞尘量的比较第26-27页
        5.2.3 单株滞尘量的比较第27-28页
        5.2.4 不同树种滞留PM2.5能力的比较第28-29页
        5.2.5 小结第29-30页
    5.3 不同配置模式下树木滞尘差异第30-35页
        5.3.1 不同配置下空气中TSP浓度的比较第31-32页
        5.3.2 不同配置下空气中PM10浓度的比较第32-33页
        5.3.3 不同配置下空气中PM2.5浓度的比较第33-34页
        5.3.4 小结第34-35页
6 结论与讨论第35-37页
    6.1 结论第35-36页
    6.2 讨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个人简介第40-41页
导师简介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古枣树资源及其利用调查
下一篇:食用菊主要品种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