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山羊论文

珠蓼散对羔羊细菌性腹泻的防治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3页
    1.1 羔羊腹泻概论第13-16页
        1.1.1 发病原因第13-14页
        1.1.2 发病机理第14-15页
        1.1.3 主要临床症状第15-16页
        1.1.4 治疗原则第16页
        1.1.5 小结第16页
    1.2 羔羊腹泻的防治现状第16-19页
        1.2.1 抗羔羊腹泻西药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1.1 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第16-17页
            1.2.1.2 抗羔羊腹泻常用西药第17页
        1.2.2 抗羔羊腹泻中药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2.1 中兽医腹泻病理及辨证第17-18页
            1.2.2.2 传统中药方剂第18-19页
    1.3 抑菌中草药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1 常见抑菌中草药第19页
        1.3.2 中草药抑菌的活性成分和抑菌原理第19-20页
            1.3.2.1 活性成分第19页
            1.3.2.2 抑菌原理第19-20页
        1.3.3 单味中草药的抑菌作用第20页
        1.3.4 复方中草药的抑菌作用第20页
        1.3.5 中草药防治细菌性疾病的特点和优势第20-21页
    1.4 珠蓼散第21-33页
        1.4.1 山苍子第21-24页
            1.4.1.1 山苍子的形态和分布第21-22页
            1.4.1.2 山苍子化学成分研究第22-23页
            1.4.1.3 山苍子药用价值研究第23-24页
        1.4.2 辣蓼第24-27页
            1.4.2.1 辣蓼的形态和分布第24页
            1.4.2.2 辣蓼化学成分的研究第24-26页
            1.4.2.3 辣蓼的药用研究价值第26-27页
        1.4.3 铁苋菜第27-33页
            1.4.3.1 铁苋菜的形态和分布第27页
            1.4.3.2 铁苋菜的化学成分第27-29页
            1.4.3.3 铁苋菜的药用价值研究第29-33页
第二章 珠蓼散提取工艺研究第33-37页
    2.1 材料第33页
        2.1.1 中草药原料第33页
        2.1.2 实验仪器第33页
    2.2 方法第33-34页
        2.2.1 中药炮制第33页
        2.2.2 提取试验第33-34页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4-35页
    2.4 讨论第35页
    2.5 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羔羊腹泻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37-47页
    3.1 材料第37-38页
        3.1.1 病料第37页
        3.1.2 培养基和染色液第37页
        3.1.3 主要仪器第37页
        3.1.4 诊断血清第37-38页
        3.1.5 PCR试剂第38页
    3.2 方法第38-39页
        3.2.1 细菌分离培养第38页
        3.2.2 细菌的形态观察第38页
        3.2.3 生化试验第38页
        3.2.4 血清型鉴定平板凝集反应第38-39页
        3.2.5 PCR鉴定试验第39页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3.3.1 细菌培养特性第39-40页
        3.3.2 细菌形态特征第40页
        3.3.3 生化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0页
        3.3.4 血清型鉴定结果第40-41页
        3.3.5 PCR鉴定结果第41-45页
            3.3.5.1 大肠杆菌可疑菌株PCR鉴定结果第41-42页
            3.3.5.2 沙门氏菌可疑菌株PCR鉴定结果第42-45页
    3.4 讨论第45页
    3.5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珠蓼散的体外抑菌实试验第47-53页
    4.1 材料第47页
        4.1.1 中草药第47页
        4.1.2 供试菌株第47页
        4.1.3 培养基第47页
        4.1.4 主要仪器和器材第47页
    4.2 方法第47-49页
        4.2.1 珠蓼散水提液的制备第47-48页
        4.2.2 菌液的制备第48页
        4.2.3 牛津杯的消毒灭菌第48页
        4.2.4 体外药敏试验第48页
        4.2.5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48-49页
        4.2.6 半数抑菌浓度(IC50)的测定第49页
        4.2.7 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第49页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9-50页
        4.3.1 药敏试验结果第49-50页
            4.3.1.1 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9-50页
            4.3.1.2 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0页
        4.3.2 MIC、IC50和MBC的测定结果与分析第50页
    4.4 讨论第50-51页
    4.5 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珠蓼散对人工感染病例的防治试验第53-57页
    5.1 材料第53页
        5.1.1 中草药方剂第53页
        5.1.2 试验动物第53页
        5.1.3 试验菌种第53页
        5.1.4 抗生素对照药物第53页
    5.2 方法第53-54页
        5.2.1 动物分组与处理第53页
        5.2.2 人工感染试验第53页
        5.2.3 临床观察第53页
        5.2.4 药物预防试验第53-54页
        5.2.5 药物治疗试验第54页
        5.2.6 疗效评价第54页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4-56页
        5.3.1 临床观察结果与分析第54-55页
        5.3.2 药物预防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5页
        5.3.3 药物治疗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5-56页
    5.4 讨论第56页
    5.5 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珠蓼散对自然感染病例的防治试验第57-59页
    6.1 材料第57页
        6.1.1 中草药第57页
        6.1.2 试验动物第57页
    6.2 方法第57页
    6.3 疗效判定标准第57页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7-58页
        6.4.1 治疗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7-58页
        6.4.2 预防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8页
    6.5 讨论第58页
    6.6 小结第58-59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第59-61页
    7.1 结论第59页
    7.2 创新点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蜂双王群的繁育特性及与单王群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延边地区生态林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