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总体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总体框架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1-12页 |
1.3.1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12页 |
1.4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4.3 文献分析 | 第15-16页 |
第2章 我国村镇银行概述 | 第16-23页 |
2.1 我国村镇银行的定义及特点 | 第16-19页 |
2.1.1 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1.2 特点分析 | 第16-19页 |
2.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意义 | 第19-23页 |
2.2.1 加大基层资金供给 | 第20-21页 |
2.2.2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 第21页 |
2.2.3 规范民间资本流动 | 第21-23页 |
第3章 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32页 |
3.1 现状分析 | 第23-26页 |
3.1.1 设立概况 | 第23-25页 |
3.1.2 运行情况 | 第25页 |
3.1.3 外部环境 | 第25-26页 |
3.2 问题分析 | 第26-32页 |
3.2.1 资金获取不易 | 第26-28页 |
3.2.2 资产投向不当 | 第28-30页 |
3.2.3 风险防控不足 | 第30-32页 |
第4章 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选择 | 第32-36页 |
4.1 坚持走“新型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32-33页 |
4.1.1 设计因地制宜的金融产品 | 第32-33页 |
4.1.2 提供综合高效的金融服务 | 第33页 |
4.2 坚持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33-34页 |
4.2.1 寻求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 | 第33页 |
4.2.2 提供贴近民生的融资渠道 | 第33-34页 |
4.3 坚持走“专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34-36页 |
4.3.1 构建全面丰富的人才储备 | 第34页 |
4.3.2 形成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 | 第34-3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