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非政府组织与残疾人社会参与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残疾人概述 | 第15-16页 |
2.1.1 残疾人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1.2 残疾人社会参与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 非政府组织概述 | 第16-19页 |
2.2.1 非政府组织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2.2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类别 | 第17-18页 |
2.2.3 助残非政府组织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3 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3.1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理论 | 第19页 |
2.3.2 志愿失灵理论 | 第19-20页 |
2.3.3 治理理论 | 第20页 |
2.3.4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现状 | 第22-32页 |
3.1 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状况 | 第22-26页 |
3.1.1 介入政治参与状况 | 第22-24页 |
3.1.2 介入经济参与状况 | 第24-25页 |
3.1.3 介入文化教育参与状况 | 第25-26页 |
3.2 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取得的成效 | 第26-28页 |
3.2.1 社会支持主体逐渐丰富 | 第27页 |
3.2.2 社会服务路径逐步完善 | 第27-28页 |
3.2.3 社会支持方式得以创新 | 第28页 |
3.3 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3.1 民间非政府组织介入不足 | 第28-29页 |
3.3.2 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不完善 | 第29-31页 |
3.3.3 非政府组织服务理念待转变 | 第31-32页 |
第4章 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8页 |
4.1 法治原因:立法与监督问题 | 第32-33页 |
4.1.1 法制化程度低 | 第32-33页 |
4.1.2 监督体系不健全 | 第33页 |
4.2 政府原因:管理和支持问题 | 第33-34页 |
4.2.1 政府管理过严 | 第33-34页 |
4.2.2 政府支持不足 | 第34页 |
4.3 社会原因:文化与认识问题 | 第34-35页 |
4.3.1 传统文化影响 | 第34-35页 |
4.3.2 社会认识不足 | 第35页 |
4.4 非政府组织原因:互动与能力问题 | 第35-38页 |
4.4.1 缺乏良性互动 | 第35-36页 |
4.4.2 组织自身能力不足 | 第36-38页 |
第5章 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38-43页 |
5.1 广州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的经验 | 第38-39页 |
5.2 香港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的经验 | 第39-40页 |
5.3 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启示 | 第40-43页 |
5.3.1 政府“掌舵”,非政府组织“划桨” | 第40-41页 |
5.3.2 培养公民权利的理念 | 第41页 |
5.3.3 非政府组织提供发展主导型服务 | 第41页 |
5.3.4 建立专职的社会服务队伍 | 第41-42页 |
5.3.5 完善社会支持主体体系 | 第42-43页 |
第6章 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建议 | 第43-52页 |
6.1 促进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社会参与的法律对策 | 第43-45页 |
6.1.1 完善立法是前提 | 第43-44页 |
6.1.2 行政改革是关键 | 第44页 |
6.1.3 监督机制是保障 | 第44-45页 |
6.2 加强非政府组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 第45-48页 |
6.2.1 加强与政府的互动 | 第45-46页 |
6.2.2 加强与企业的互动 | 第46-47页 |
6.2.3 加强与媒体的互动 | 第47页 |
6.2.4 加强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互动 | 第47-48页 |
6.3 强化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 | 第48-52页 |
6.3.1 树立新型的社会服务理念 | 第48页 |
6.3.2 丰富社会服务内容 | 第48-50页 |
6.3.3 强化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