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26页 |
1.1 中药安全性评价 | 第16-17页 |
1.1.1 中药安全性问题 | 第16-17页 |
1.1.2 毒性物质安全限量的制定 | 第17页 |
1.2 氰苷类物质简介 | 第17-21页 |
1.2.1 氰苷的来源 | 第17-19页 |
1.2.2 氰苷类食物 | 第19-20页 |
1.2.3 氰苷类药物 | 第20页 |
1.2.4 氰苷产毒机制 | 第20-21页 |
1.2.5 氰苷毒性中毒及治疗 | 第21页 |
1.3 氰苷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1.3.1 直接检测氰苷 | 第21-22页 |
1.3.2 间接检测氰苷 | 第22-23页 |
1.3.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氰化物 | 第23页 |
1.4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与研究工作 | 第23-26页 |
第二章 苦杏仁苷异构体的问题研究 | 第26-38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2 试剂材料 | 第27-28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2.3.1 L-苦杏仁苷制备 | 第28页 |
2.2.3.2 L-苦杏仁苷的鉴定 | 第28页 |
2.2.3.3 L-苦杏仁苷的纯度考察 | 第28-29页 |
2.2.3.4 β-葡萄糖苷酶酶活测定 | 第29页 |
2.2.3.5 体外酶解实验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2.3.1 L-苦杏仁苷制备条件优化 | 第29-30页 |
2.3.2 L-苦杏仁苷的鉴定 | 第30-34页 |
2.3.3 L-苦杏仁苷的纯度 | 第34页 |
2.3.4 β-葡萄糖苷酶酶活测定 | 第34-35页 |
2.3.5 β-葡萄糖苷酶酶量选择 | 第35-36页 |
2.3.6 D-和L-苦杏仁苷酶解差异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中成药中苦杏仁苷及其异构体的含量测定 | 第38-51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2.2 试剂材料 | 第39-40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2.3.1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 第40页 |
3.2.3.2 中成药提取的方法 | 第40页 |
3.2.3.3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第40页 |
3.2.3.4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0页 |
3.2.3.5 精密度试验 | 第40页 |
3.2.3.6 重复性试验 | 第40-41页 |
3.2.3.7 稳定性试验 | 第41页 |
3.2.3.8 回收率试验 | 第41页 |
3.2.3.9 样品含量测定 | 第41页 |
3.2.3.10 质谱裂解规律检测 | 第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3.3.1 D-和L-苦杏仁苷的HPLC条件优化 | 第41-42页 |
3.3.2 D-和L-苦杏仁苷标准曲线和检出限的测定 | 第42页 |
3.3.3 精密度考察 | 第42-43页 |
3.3.4 回收率考察 | 第43页 |
3.3.5 重复性考察 | 第43页 |
3.3.6 稳定性考察 | 第43页 |
3.3.7 中成药提取优化 | 第43-44页 |
3.3.8 中成药中D-和L-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 第44-45页 |
3.3.9 通宣理肺方中D-和L-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 第45-47页 |
3.3.10 氰苷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氰苷类中成药中氢氰酸的监测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6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2.2 试剂材料 | 第52-53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4.2.3.1 溶液制备 | 第53页 |
4.2.3.2 SERS测量中成药中CN-离子 | 第53-55页 |
4.2.3.4 GC检测中成药中HCN的含量 | 第55-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4.3.1 AuNPs的表征 | 第56-57页 |
4.3.2 SERS在线净化富集装置 | 第57页 |
4.3.3 在线净化富集装置的条件优化 | 第57-58页 |
4.3.3.1 在线净化富集装置吸收时间考察 | 第57-58页 |
4.3.3.2 在线净化富集装置吸收液浓度选择 | 第58页 |
4.3.4 氰化物浓度梯度的SERS测量 | 第58-59页 |
4.3.5 SERS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考察 | 第59页 |
4.3.6 SERS方法对中成药中CN-离子的含量测定 | 第59-60页 |
4.3.7 气相色谱的HCN检测 | 第60-61页 |
4.3.8 气相色谱测量HCN方法学考察 | 第61-62页 |
4.3.8.1 GC方法线性考察和检测限 | 第61页 |
4.3.8.2 GC方法精密度考察 | 第61-62页 |
4.3.8.3 GC方法回收率考察 | 第62页 |
4.3.8.4 GC方法重复性考察 | 第62页 |
4.3.8.5 GC方法稳定性考察 | 第62页 |
4.3.9 GC对中成药中HCN的含量测定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