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21页
        1.2.1 相关概念的厘清第14-17页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7-19页
        1.2.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9-21页
    1.3 研究方法第21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21页
        1.3.2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第21页
        1.3.3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21页
    1.4 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第22-42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与生态批判第22-33页
        2.1.1 辩证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第22-26页
        2.1.2 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第26-33页
    2.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绿色智慧第33-38页
        2.2.1 “天人合一”的和谐伦理思想第33-35页
        2.2.2 “生生不息”的永续发展思想第35-37页
        2.2.3 重视生态平衡的环境管理思想第37-38页
    2.3 当代西方绿色发展理论第38-42页
        2.3.1 当代西方绿色发展理论中的有益观念第38-40页
        2.3.2 辩证看待西方绿色发展理论第40-42页
第3章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发生过程第42-62页
    3.1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朴素的资源与环境思想第42-48页
        3.1.1 辩证看待“人定胜天”的自然观第42-43页
        3.1.2 经济建设中对自然与环境的关照第43-46页
        3.1.3 朴素的环境保护思想第46-48页
    3.2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协调发展思想第48-55页
        3.2.1 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第48-51页
        3.2.2 科教兴国战略第51-53页
        3.2.3 协调发展需要法制保障第53-55页
    3.3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第55-62页
        3.3.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第55-57页
        3.3.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第57-59页
        3.3.3 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道路第59-62页
第4章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发展过程第62-71页
    4.1 科学发展观中的绿色发展内涵第62-68页
        4.1.1 绿色和谐发展论第62-63页
        4.1.2 绿色经济实践论第63-67页
        4.1.3 两型社会构建论第67页
        4.1.4 生态文明建设论第67-68页
    4.2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绿色发展论断第68-71页
        4.2.1 生态生产力论第68-69页
        4.2.2 生态民生论第69页
        4.2.3 节约环保论第69页
        4.2.4 生态法治论第69-71页
第5章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第71-80页
    5.1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第71-73页
        5.1.1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环境利益第71-72页
        5.1.2 转向内向性、同一性的生活方式第72-73页
    5.2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根本目标: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第73-74页
    5.3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推进手段:绿色执政第74-76页
        5.3.1 执政理念的绿色转变第74-75页
        5.3.2 政府的绿色行为垂范第75页
        5.3.3 绿色法治第75-76页
    5.4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支撑体系:绿色科技创新第76-77页
    5.5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文明诉求:建设生态文明第77-80页
        5.5.1 对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矛盾的认识第77-78页
        5.5.2 对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间关系的认识第78-79页
        5.5.3 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关系的认识第79-80页
第6章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实践路径第80-90页
    6.1 强化绿色制度支撑第80-82页
        6.1.1 完善绿色法律约束制度第80-81页
        6.1.2 完善绿色政策支撑制度第81-82页
    6.2 构建绿色协同治理体系第82-86页
        6.2.1 以政府为核心的绿色行政第82-84页
        6.2.2 以企业为核心的绿色生产第84-85页
        6.2.3 以个人为核心的绿色消费第85页
        6.2.4 以民间组织为核心的社会参与第85-86页
    6.3 推进绿色科技创新第86-87页
        6.3.1 研发过程引入环境评价机制第86页
        6.3.2 提升产学研绿色协同创新能力第86-87页
        6.3.3 培育绿色科技创新服务组织第87页
        6.3.4 完善绿色科技创新激励制度第87页
    6.4 强化绿色教育第87-90页
        6.4.1 绿色教育“入法”第88页
        6.4.2 构建绿色教学体系第88页
        6.4.3 发展绿色学校第88-89页
        6.4.4 提供绿色基金支持第89-90页
第7章 结论第90-94页
    7.1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第90-91页
    7.2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涵第91-92页
    7.3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实践之路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作者简介第102-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伦·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的图像分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