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白菜类论文--大白菜论文

大白菜CYP79B2/B3在拟南芥中的表达特性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文献综述第9-17页
    1.1 大白菜概述第9页
    1.2 硫代葡萄糖苷概述第9-11页
        1.2.1 吲哚族硫苷概述第9-10页
        1.2.2 吲哚族硫苷的合成第10页
        1.2.3 吲哚族硫苷的分解第10页
        1.2.4 吲哚族硫苷的生物学效应第10-11页
            1.2.4.1 对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活性第10-11页
            1.2.4.2 对昆虫攻击的防御反应第11页
            1.2.4.3 具有抗癌活性第11页
    1.3 吲哚族硫苷代谢的影响因素第11-13页
        1.3.1 环境因素第11-12页
        1.3.2 植物激素第12-13页
            1.3.2.1 茉莉酸第12页
            1.3.2.2 水杨酸第12页
            1.3.2.3 乙烯第12-13页
            1.3.2.4 脱落酸第13页
            1.3.2.5 萘乙酸第13页
    1.4 生长素概述第13-14页
        1.4.1 生长素的代谢第13-14页
    1.5 CYP79基因家族研究进展第14-15页
    1.6 MYB转录因子第15-16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6页
    2.1 试验材料第17页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17-19页
        2.2.1 实验仪器第17页
        2.2.2 主要试剂第17页
        2.2.3 常用溶液配方第17-19页
    2.3 BrCYP79B2-2启动子克隆及拟南芥转化第19-23页
        2.3.1 BrCYP79B2-2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9-23页
            2.3.1.1 甘油菌活化第19页
            2.3.1.2 挑取单菌落第19页
            2.3.1.3 质粒提取第19-20页
            2.3.1.4 双酶切质粒DNA第20页
            2.3.1.5 切胶回收目的片段第20-21页
            2.3.1.6 连接并构建表达载体第21页
            2.3.1.7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第21页
            2.3.1.8 菌液PCR检测第21-22页
            2.3.1.9 冻融法转化GV3101农杆菌第22-23页
    2.4 获取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第23-24页
        2.4.1 拟南芥野生型播种及培养第23页
        2.4.2 花序侵染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第23页
        2.4.3 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筛选第23-24页
        2.4.4 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GUS组织化学染色第24页
    2.5 获取转基因突变体拟南芥第24-25页
        2.5.1 拟南芥突变体播种及培养第24页
        2.5.2 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第24页
        2.5.3 转基因拟南芥筛选第24页
        2.5.4 转基因拟南芥突变体GUS组织化学染色第24-25页
    2.6 不同处理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GUS组织化学染色第25-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48页
    3.1 BrCYP79B2-2启动子克隆及GUS表达载体构建第26页
    3.2 农杆菌中质粒的鉴定第26-27页
    3.3 获得转基因拟南芥第27-28页
    3.4 BrCYP79B2/B3基因在拟南芥野生型中的组织表达特性第28-31页
        3.4.1 BrCYP79B2/B3基因在拟南芥子叶期的表达模式第28-29页
        3.4.2 BrCYP79B2/B3基因在拟南芥真叶期的表达模式第29-30页
        3.4.3 BrCYP79B2/B3基因在拟南芥莲座期的表达模式第30-31页
    3.5 BrCYP79B2/B3在突变体拟南芥中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第31-33页
        3.5.1 BrCYP79B2/B3基因在拟南芥突变体子叶期的表达模式第31-32页
        3.5.2 BrCYP79B2/B3基因在拟南芥突变体真叶期的表达模式第32-33页
    3.6 BrCYP79B2/B3经不同处理后在拟南芥中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第33-48页
        3.6.1 不同处理对BrCYP79B2/B3基因在子叶期拟南芥表达特性的影响第33-39页
            3.6.1.1 脱落酸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33-34页
            3.6.1.2 乙烯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34-35页
            3.6.1.3 赤霉素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35-36页
            3.6.1.4 生长素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36-37页
            3.6.1.5 茉莉酸甲酯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37-38页
            3.6.1.6 水杨酸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38-39页
        3.6.2 不同处理对BrCYP79B2/B3基因在真叶期拟南芥表达特性的影响第39-45页
            3.6.2.1 脱落酸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39-40页
            3.6.2.2 乙烯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40-41页
            3.6.2.3 赤霉素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41-42页
            3.6.2.4 生长素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3.6.2.5 茉莉酸甲酯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43-44页
            3.6.2.6 水杨酸对BrCYP79B2/B3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第44-45页
        3.6.3 不同处理对BrCYP79B2/B3在莲座期转基因拟南芥中表达模式的影响第45-48页
4 讨论第48-50页
5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个人简介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榧假种皮光合特性对其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杨溇村景观菜园的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