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长篇小说文体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阎连科长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 第15-34页 |
第一节 语言的民间性 | 第15-20页 |
一、方言口语的引入 | 第15-18页 |
二、民间韵味与陌生美 | 第18-20页 |
第二节 辞格的多样化 | 第20-26页 |
一、多种辞格综合运用 | 第20-24页 |
二、浓墨重彩中的感官体验 | 第24-26页 |
第三节 语言风格 | 第26-34页 |
一、繁丰绚烂 | 第27-29页 |
二、生冷艰涩 | 第29-30页 |
三、新奇诡谲 | 第30-34页 |
第二章 阎连科长篇小说体式的杂糅 | 第34-49页 |
第一节 融剧本于小说 | 第34-38页 |
一、戏剧资源的匠心运用 | 第35-37页 |
二、豫西情调与节奏美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融公文于小说 | 第38-42页 |
一、公文体式的翻新 | 第39-41页 |
二、权力情结与人物刻画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融诗歌/歌谣于小说 | 第42-49页 |
一、耙耧民歌与文革诗歌的渗入 | 第43-46页 |
二、以韵入散的叙事与抒情功能 | 第46-49页 |
第三章 阎连科长篇小说的结构探索 | 第49-66页 |
第一节 《日光流年》的“索源”结构 | 第49-53页 |
一、前后倒置的结构安排 | 第50-51页 |
二、死亡阴翳下的生命寓言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受活》的“絮言”结构 | 第53-58页 |
一、方言词条嵌成“套盒”故事 | 第55-57页 |
二、时空转换中呈现多重矛盾 | 第57-58页 |
第三节 《炸裂志》的方志结构 | 第58-66页 |
一、为乌有之乡立志 | 第60-62页 |
二、“中国故事”的实与虚 | 第62-66页 |
结语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