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8-21页 |
1、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3、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4、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1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21-27页 |
1.1 街道办事处 | 第21-23页 |
1.2 善治理论与社区治理 | 第23-26页 |
1.2.1 善治理论 | 第23-25页 |
1.2.2 社区治理 | 第25页 |
1.2.3 善治理论下的社区治理含义 | 第25-26页 |
1.3 善治理论下街道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 第26-27页 |
第2章 般阳路街道社区治理实践 | 第27-33页 |
2.1 般阳路街道简况 | 第27页 |
2.2 般阳路街道社区治理实践 | 第27-33页 |
2.2.1 依法换届选举,确保街道社区治理主体合法性 | 第28页 |
2.2.2 坚持财务公开,维护街道社区治理透明性 | 第28-29页 |
2.2.3 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践行街道社区治理责任 | 第29页 |
2.2.4 严格执法,保障街道社区治理工作依法进行 | 第29-30页 |
2.2.5 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反馈群众诉求 | 第30-31页 |
2.2.6 建立孵化中心,扶持社会组织进社区 | 第31页 |
2.2.7 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维护社区稳定 | 第31-33页 |
第3章 般阳路街道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向善治转型的必要性 | 第33-37页 |
3.1 般阳路街道社区治理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5页 |
3.1.1 街道社区治理职能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 第33页 |
3.1.2 街道社区自治能力薄弱,缺乏实干精神 | 第33页 |
3.1.3 街道社区治理工作中居民参与性不足 | 第33-34页 |
3.1.4 街道社区治理工作中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 | 第34页 |
3.1.5 街道社区治理任务繁重,人才流失严重 | 第34-35页 |
3.2 般阳路街道社区治理向善治转型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3.2.1 适应和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35页 |
3.2.2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 第35页 |
3.2.3 满足社区居民公共需求变化的需要 | 第35-36页 |
3.2.4 维护社区自治的需要 | 第36-37页 |
第4章 国内外社区治理经验及借鉴 | 第37-43页 |
4.1 国内街道社区治理经验 | 第37-39页 |
4.1.1 上海卢湾区五里桥街道的多元互动社区治理模式 | 第37-38页 |
4.1.2 深圳市盐田区盐田街道的“一会两站”式社区治理模式 | 第38-39页 |
4.2 国外社区治理经验 | 第39-41页 |
4.2.1 美国的社区治理经验 | 第39-40页 |
4.2.2 日本的社区治理经验 | 第40-41页 |
4.3 国内外街道社区治理经验借鉴 | 第41-43页 |
第5章 街道社区治理向善治转型的对策建议 | 第43-48页 |
5.1 完善法规制度,保障街道社区治理合法性 | 第43-44页 |
5.1.1 加强街道法律法规的立法推进工作 | 第43-44页 |
5.1.2 完善街道社区治理的相关制度 | 第44页 |
5.2 提升监督实效,强化街道社区治理透明性和回应性 | 第44-45页 |
5.2.1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 | 第44-45页 |
5.2.2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 第45页 |
5.3 引入市场机制,提升街道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 第45-46页 |
5.3.1 扶持培育非营利组织,强化非营利组织对社区治理的作用 | 第45-46页 |
5.3.2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提升街道社区治理效果 | 第46页 |
5.4 维护居民自治,保障社区治理民主性 | 第46-48页 |
5.4.1 培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保障社区治理民主性 | 第46-47页 |
5.4.2 加大政府投入,维护居民自治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