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24页 |
1.1 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 南美斑潜蝇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1 南美斑潜蝇概述 | 第11页 |
1.2.2 南美斑潜蝇研究动态概述 | 第11页 |
1.2.3 南美斑潜蝇防治 | 第11-12页 |
1.3 植物挥发物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3.1 植物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2 植物挥发物对病原菌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3 植物挥发性气体收集和分析方法 | 第14页 |
1.4 植物生理生化物质及防御酶活性在抗病和抗虫中的作用 | 第14-18页 |
1.4.1 植物体内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和叶绿素含量在诱导抗病和抗虫中的作用 | 第14-16页 |
1.4.2 植物体内有关酶在植物抗病性和抗虫性的作用 | 第16-18页 |
1.5 植物诱导抗性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5.1 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2 植物的诱导抗虫性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5.3 植物防御反应机制 | 第19-21页 |
1.6 植食性昆虫-病原菌-植物三者关系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7.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南美斑潜蝇为害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第24-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1 基本材料 | 第25-26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2.2.1 南美斑潜蝇为害程度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2 南美斑潜蝇为害持续时间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30页 |
3 霜霉病菌侵染后黄瓜叶片挥发物对南美斑潜蝇成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 第30-34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3.2 供试仪器设备 | 第31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3.3.1 黄瓜处理 | 第31-32页 |
3.3.2 嗅觉反应试验装置 | 第32页 |
3.3.3 生物测定 | 第32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3.6 结论与讨论 | 第33-34页 |
4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营养物质、次生物质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4-43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4-38页 |
4.2.1 不同受害程度霜霉病菌的接种方法 | 第34-35页 |
4.2.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4.2.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4.2.4 单宁含量的测定 | 第37页 |
4.2.5 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4.2.6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4.2.7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4.3.1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4.3.2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4.3.3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单宁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4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41页 |
4.3.5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42-43页 |
4.4.1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对寄主植物体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2 黄瓜霜霉病为害对寄主植物体内主要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 | 第43页 |
4.4.3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对寄主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页 |
5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49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5.2.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44页 |
5.2.2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第44-45页 |
5.2.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45页 |
5.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45页 |
5.2.5 数据处理 | 第45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5.3.1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5.3.2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5.3.3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4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48页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6 霜霉病菌侵染黄瓜叶片挥发物成分的影响 | 第49-54页 |
6.1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6.2 供试仪器设备 | 第50页 |
6.3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6.3.1 黄瓜处理 | 第50-51页 |
6.3.2 霜霉病菌侵染后黄瓜挥发性气体的提取 | 第51页 |
6.3.3 霜霉病菌侵染后黄瓜挥发物化学成分的鉴定 | 第51页 |
6.4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6.5 结论与讨论 | 第53-54页 |
7 总讨论与创新点 | 第54-56页 |
7.1 总讨论 | 第54-55页 |
7.2 创新点 | 第55页 |
7.3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74页 |
附录 | 第74-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