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送达实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典型案例分析 | 第10-14页 |
(一)基本案情介绍 | 第10-11页 |
(二)案例揭示的法律问题 | 第11-14页 |
1.送达主体的单一性 | 第11-12页 |
2.送达效率低下 | 第12页 |
3.送达费用承担主体不明确 | 第12-13页 |
4.电子送达方式应用困难 | 第13-14页 |
二、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概述 | 第14-22页 |
(一)民事送达制度的概念 | 第14页 |
(二)我国民事送达方式 | 第14-22页 |
1.直接送达 | 第15-16页 |
2.留置送达 | 第16-17页 |
3.委托送达 | 第17-18页 |
4.邮寄送达 | 第18-19页 |
5.转交送达 | 第19页 |
6.公告送达 | 第19-20页 |
7.电子送达 | 第20-22页 |
三、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 第22-25页 |
(一)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立法现状与问题 | 第22-23页 |
1.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22页 |
2.我国送达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二)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司法现状与问题 | 第23-25页 |
1.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司法现状 | 第23页 |
2.我国民事送达在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四、完善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建议 | 第25-32页 |
(一)建立受送达人自主选择送达方式的制度 | 第25-26页 |
1.明确受送达人的选择权 | 第25页 |
2.受送达人自主选择的具体规定 | 第25-26页 |
(二)具体送达方式的完善 | 第26-29页 |
1.扩大直接送达中代收人范围 | 第26页 |
2.设置见证人奖励机制,建立电子卷宗 | 第26页 |
3.强化受托法院义务 | 第26-27页 |
4.明确邮局在邮寄送达中的主体资格 | 第27页 |
5.增加公告送达的信息发布媒介 | 第27-28页 |
6.细化电子送达实施方式 | 第28-29页 |
(三)建立民事送达费用承担制度 | 第29-30页 |
(四)完善多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