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前言 | 第13-14页 |
1.2 瞬时回弹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板材弯曲的瞬时回弹 | 第15-17页 |
1.2.2 管材弯曲的瞬时回弹 | 第17-18页 |
1.3 滞后回弹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1 板材弯曲的滞后回弹 | 第19-21页 |
1.3.2 板材拉伸的滞后回弹 | 第21页 |
1.3.3 管材弯曲的滞后回弹 | 第21-2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2章 黏弹性理论 | 第28-42页 |
2.1 机械单元模型 | 第28-29页 |
2.2 蠕变柔量和松弛模量 | 第29-30页 |
2.3 蠕变回复 | 第30-31页 |
2.4 蠕变柔量和松弛模量的标准化 | 第31页 |
2.5 Maxwell模型与Kelvin模型 | 第31-32页 |
2.6 标准线性固体模型 | 第32-34页 |
2.7 一维微分型本构 | 第34-36页 |
2.8 三维微分型本构 | 第36-37页 |
2.9 一维积分型本构 | 第37-38页 |
2.10 松弛模量与蠕变柔量的关系 | 第38-40页 |
2.11 三维积分型本构 | 第40页 |
2.12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3章 实验方法 | 第42-52页 |
3.1 单向拉伸常规实验 | 第42-43页 |
3.2 单向拉伸滞后回弹实验 | 第43-44页 |
3.2.1 不同预应变滞后回弹实验 | 第43页 |
3.2.2 不同加载应变率滞后回弹实验 | 第43-44页 |
3.3 三点弯曲滞后回弹实验 | 第44-45页 |
3.3.1 预弯曲实验与三点弯曲实验 | 第44-45页 |
3.3.2 三点弯曲滞后回弹实验 | 第45页 |
3.4 室温蠕变实验 | 第45-46页 |
3.5 X射线衍射(XRD)实验 | 第46-47页 |
3.6 光镜(OM)实验 | 第47页 |
3.7 透射电镜(TEM)实验 | 第47页 |
3.8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实验 | 第47-48页 |
3.8.1 试样预处理 | 第47页 |
3.8.2 弯曲外侧的EBSD测试位置 | 第47-48页 |
3.8.3 弯曲内侧的EBSD测试位置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第4章 体心立方结构(bcc)典型金属的滞后回弹 | 第52-72页 |
4.1 前言 | 第52页 |
4.2 DP600钢板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 第52-53页 |
4.3 DP600钢板的瞬时回弹 | 第53-54页 |
4.4 DP600钢板的室温滞后回弹 | 第54-58页 |
4.4.1 DP600钢板的不同预应变滞后回弹实验 | 第54-55页 |
4.4.2 DP600钢板的室温蠕变实验 | 第55-58页 |
4.5 基于黏弹性理论的DP600钢板滞后回弹预测模型 | 第58-68页 |
4.5.1 DP600钢板的蠕变柔量 | 第58-60页 |
4.5.2 DP600钢板的应力率函数 | 第60-61页 |
4.5.3 DP600钢板的加载历史卷积 | 第61-62页 |
4.5.4 不同预应变滞后回弹预测 | 第62-64页 |
4.5.5 不同加载应变率的滞后回弹 | 第64-65页 |
4.5.6 不同加载应变率的历史卷积 | 第65-68页 |
4.6 DP600钢板的三点弯曲滞后回弹 | 第68页 |
4.7 1Cr18Ni9Ti钢管的回转牵引弯曲滞后回弹 | 第68-6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第5章 面心立方结构(fcc)典型金属的滞后回弹 | 第72-98页 |
5.1 前言 | 第72页 |
5.2 AC600PX铝合金的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 第72页 |
5.3 AC600PX铝合金的瞬时回弹 | 第72-74页 |
5.4 AC600PX铝合金的滞后回弹 | 第74-78页 |
5.4.1 AC600PX铝合金不同预应变的滞后回弹 | 第74-75页 |
5.4.2 AC600PX铝合金的室温蠕变 | 第75-78页 |
5.5 基于黏弹性理论的AC600PX铝合金滞后回弹预测模型 | 第78-83页 |
5.5.1 AC600PX铝合金的蠕变柔量 | 第78-80页 |
5.5.2 AC600PX铝合金的应力率函数 | 第80页 |
5.5.3 AC600PX铝合金的加载历史卷积 | 第80-81页 |
5.5.4 不同预应变的滞后回弹预测 | 第81-83页 |
5.6 AC170PX铝合金的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 第83页 |
5.7 AC170PX铝合金的滞后回弹 | 第83-94页 |
5.7.1 AC170PX铝合金不同预应变的滞后回弹 | 第83-87页 |
5.7.2 AC170PX铝合金不同加载应变率的滞后回弹 | 第87-90页 |
5.7.3 AC170PX铝合金原始试样的择优取向 | 第90页 |
5.7.4 AC170PX铝合金的XRD分析 | 第90-9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第6章 密排六方结构(hcp)典型金属的滞后回弹 | 第98-125页 |
6.1 前言 | 第98页 |
6.2 TA2工业纯钛的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 第98-99页 |
6.3 TA2工业纯钛板的瞬时回弹 | 第99-101页 |
6.4 TA2工业纯钛的滞后回弹 | 第101-104页 |
6.4.1 不同预应变的滞后回弹 | 第101-103页 |
6.4.2 TA2工业纯钛板的室温蠕变 | 第103-104页 |
6.5 基于黏弹性理论的TA2工业纯钛板滞后回弹预测模型 | 第104-110页 |
6.5.1 TA2工业纯钛的蠕变柔量 | 第104-105页 |
6.5.2 TA2工业纯钛的应力率函数 | 第105-106页 |
6.5.3 TA2工业纯钛的加载历史卷积 | 第106-107页 |
6.5.4 不同预应变的滞后回弹预测 | 第107-110页 |
6.6 TA2工业纯钛的滞后回弹组织形貌 | 第110-111页 |
6.6.1 TA2试样卸载后的OM组织 | 第110-111页 |
6.6.2 TA2试样卸载后的TEM组织 | 第111页 |
6.7 TC4钛合金的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 第111-112页 |
6.8 TC4钛合金的室温滞后回弹 | 第112-114页 |
6.8.1 TC4试样不同预应变的滞后回弹 | 第112-113页 |
6.8.2 TC4试样不同加载应变率的滞后回弹 | 第113-114页 |
6.9 TC4钛合金的滞后回弹组织形貌 | 第114-117页 |
6.9.1 不同预应变试样的OM组织 | 第114-115页 |
6.9.2 不同加载应变率试样的OM组织 | 第115页 |
6.9.3 不同预应变试样的TEM组织 | 第115-117页 |
6.10 TA2工业纯钛板的三点弯曲瞬时回弹 | 第117页 |
6.11 TA2工业纯钛板的三点弯曲瞬时回弹 | 第117-121页 |
6.11.1 滞后回弹角随时间和弯曲角的变化规律 | 第117-119页 |
6.11.2 滞后回弹组织的EBSD分析 | 第119-121页 |
6.12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5页 |
全文结论 | 第125-12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