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电刷镀技术 | 第11页 |
1.2 电刷镀机理研究 | 第11-13页 |
1.2.1 沉积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2.2 刷镀层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13页 |
1.3 电刷镀层的发展现状 | 第13-17页 |
1.3.1 电刷镀层的组织与性能 | 第14-15页 |
1.3.2 稀有元素对电刷镀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3 电刷镀层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4 复合电刷镀层的发展现状 | 第17页 |
1.4 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层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4.1 纳米颗粒在复合镀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2 纳米颗粒在电刷镀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5 电刷镀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Ni-SiC复合镀层制备及测试方法 | 第22-29页 |
2.1 试验仪器 | 第22-27页 |
2.1.1 电刷镀试验装置构成 | 第22-23页 |
2.1.2 试样材料 | 第23页 |
2.1.3 镀液的成分选择及配制 | 第23-26页 |
2.1.4 电刷镀液主要成分及作用 | 第26页 |
2.1.5 测试方法及表征 | 第26-27页 |
2.1.6 纳米粒子及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27页 |
2.2 镀层性能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工艺参数对Ni-SiC复合镀层性能影响 | 第29-39页 |
3.1 影响镀层沉积速度的主要因素 | 第29-32页 |
3.1.1 NiSO_4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3.1.2 络合剂浓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3 镀液pH值的影响 | 第30页 |
3.1.4 工作电压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5 相对移动速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影响SiC粒子复合量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3.2.1 SiC粒子浓度的影响 | 第32页 |
3.2.2 镀液pH值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工作电压的影响 | 第33页 |
3.2.4 镀液温度 | 第33-34页 |
3.3 Ni-SiC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影响 | 第34-37页 |
3.3.1 NiSO_4浓度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影响 | 第34页 |
3.3.2 络合剂浓度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影响 | 第34-35页 |
3.3.3 pH值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影响 | 第35-36页 |
3.3.4 工作电压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36页 |
3.3.5 镀液温度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影响 | 第36-37页 |
3.4 Ni-SiC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3.5 EDS分析 | 第38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第4章 Ni-SiC纳米复合镀层性能研究 | 第39-50页 |
4.1 Ni-SiC纳米复合镀层耐磨性能研究 | 第39-41页 |
4.1.1 磨损测量方法 | 第39页 |
4.1.2 摩擦磨损试验装置 | 第39-40页 |
4.1.3 磨损质量分析 | 第40-41页 |
4.1.4 镀层磨损后表面形貌分析 | 第41页 |
4.2 Ni-SiC耐腐蚀性能研究 | 第41-44页 |
4.2.1 刷镀层孔隙率测试 | 第41-42页 |
4.2.2 腐蚀试验 | 第42页 |
4.2.3 刷镀层孔隙率试验 | 第42-43页 |
4.2.4 腐蚀试验曲线 | 第43页 |
4.2.5 腐蚀原因分析 | 第43-44页 |
4.3 Ni-SiC纳米复合镀层抗氧化性分析 | 第44-48页 |
4.3.1 Ni-SiC复合镀层结合强度的检测 | 第44-45页 |
4.3.2 高温氧化试验 | 第45-46页 |
4.3.3 测试及表征方法 | 第46页 |
4.3.4 刷镀层抗高温氧化试验 | 第46-47页 |
4.3.5 750℃时刷镀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 | 第47-48页 |
4.3.6 刷镀层氧化后的表面形貌观察 | 第47-48页 |
4.3.7 SiC粒子对纯镍刷镀层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