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刑科题本》看晚清河南地区婚事纠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清代社会史相关研究成果 | 第11-14页 |
(二)社会史中以婚姻家庭为主题的学术成果 | 第14-16页 |
(三)河南地区社会史婚姻史的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页 |
四、创新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题本档案反映出的晚清河南社会人口婚姻情况 | 第18-28页 |
一、基层民众所从事的职业 | 第18-21页 |
二、天灾与人祸 | 第21-24页 |
(一)自然灾害 | 第21-23页 |
(二)战争 | 第23-24页 |
三、社会与婚姻状况 | 第24-28页 |
(一)大龄未婚与大龄无子 | 第24-25页 |
(二)男女婚差较大 | 第25页 |
(三)大龄生育现象较为普遍 | 第25-26页 |
(四)高寿人口个案较多 | 第26页 |
(五)初婚与改嫁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河南社会存在的多种婚事纠纷 | 第28-56页 |
一、普通婚事纠纷 | 第28-31页 |
(一)原夫家坚持寡妇守节拒绝孀妇改嫁引发的纠纷 | 第28-30页 |
(二)索婚未允 | 第30页 |
(三)主婚权之争 | 第30-31页 |
二、休妻所涉纠纷 | 第31-34页 |
(一)女方犯奸 | 第31-32页 |
(二)女性对家庭的反抗 | 第32-34页 |
(三)因贫不能养赡 | 第34页 |
三、婚姻介绍中的媒事纠纷 | 第34-39页 |
(一)媒礼因素 | 第34-37页 |
(二)媒人行为引发的纠纷 | 第37-39页 |
(三)婚事所涉纠纷 | 第39页 |
四、婚事中的财礼纠纷 | 第39-47页 |
(一)娶妻人负欠财礼 | 第39-42页 |
(二)各方争夺财礼 | 第42-47页 |
五、孀妇再嫁纠纷 | 第47-48页 |
(一)孀妇要求改嫁 | 第47页 |
(二)孀妇不愿改嫁,被逼嫁 | 第47-48页 |
六、婚事行为中各种非正常行为导致的纠纷 | 第48-56页 |
(一)嫁卖与买休卖休 | 第48-51页 |
(二)抢略拐卖妇女 | 第51-52页 |
(三)逼嫁 | 第52-56页 |
第三章 各种婚事纠纷原因分析 | 第56-83页 |
一、钱财因素 | 第56-71页 |
(一)娶妻人拖欠财礼 | 第56-57页 |
(二)夫家与娘家,家庭与家族对财礼的争夺 | 第57-59页 |
(三)媒人对财礼的侵吞 | 第59-61页 |
(四)媒人对媒银的要求 | 第61-64页 |
(五)嫌贫爱富的悔婚另嫁 | 第64-67页 |
(六)拐卖强抢与强抢成婚 | 第67-71页 |
二、压制与反抗因素 | 第71-74页 |
(一)女性对夫权的反抗 | 第71-73页 |
(二)男权社会主导下对女性的压制 | 第73-74页 |
三、情感因素 | 第74-83页 |
(一)恋奸 | 第74-81页 |
(二)男女订婚后与他人的通奸 | 第81-83页 |
第四章 民众与官方应对 | 第83-104页 |
一、民众的应对 | 第83-86页 |
(一)诉诸暴力 | 第83-84页 |
(二)普通控诉与京控 | 第84-86页 |
二、官方应对 | 第86-100页 |
(一)刑事处罚 | 第86-90页 |
(二)对民事部分的裁决 | 第90-92页 |
(三)从轻与免除处罚 | 第92-99页 |
(四)从重处罚 | 第99页 |
(五)官方抚慰 | 第99-100页 |
三、游走在官方民众之间的地保与乡绅 | 第100-104页 |
结语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