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页 |
1.2 水声通信信道编码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Polar码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极化码的基本原理 | 第20-28页 |
2.1 极化码的基础知识 | 第20页 |
2.2 构造、编码方式 | 第20-21页 |
2.3 极化码的译码算法 | 第21-25页 |
2.3.1 SC译码算法 | 第22-24页 |
2.3.2 SCL译码算法 | 第24-25页 |
2.3.3 CRC辅助下的列表译码算法 | 第25页 |
2.4 AWGN信道下极化码的性能研究 | 第25-27页 |
2.4.1 码长对BER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2 搜索宽度对BER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27-28页 |
第三章 OFDM系统及水声信道建模 | 第28-36页 |
3.1 OFDM系统 | 第28-30页 |
3.2 水声信道特性及其建模 | 第30-35页 |
3.2.1 水声信道特性 | 第30-32页 |
3.2.2 时不变信道模型 | 第32页 |
3.2.3 准静止信道模型 | 第32-33页 |
3.2.4 时变信道模型 | 第33-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时不变和准静止信道下Polar-OFDM系统的研究 | 第36-52页 |
4.1 COFDM系统框图 | 第36页 |
4.2 LLR初始译码消息推导及Polar码的构造 | 第36-38页 |
4.3 时不变信道下Polar码性能研究 | 第38-43页 |
4.3.1 码长对BER的影响 | 第38-40页 |
4.3.2 译码搜索宽度对BER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3 多径数量对BER的影响 | 第41-43页 |
4.4 准静止信道模型下Polar码性能研究 | 第43-46页 |
4.4.1 码长对系统BER影响 | 第43-44页 |
4.4.2 译码搜索宽度对系统BER影响 | 第44-45页 |
4.4.3 多径数量对BER的影响 | 第45-46页 |
4.5 与QC_LDPC译码算法比较 | 第46-50页 |
4.5.1 不同多径数量下算法性能比较 | 第47-48页 |
4.5.2 不同信道模型下算法性能比较 | 第48-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水声时变信道下Polar-OFDM系统的研究 | 第52-68页 |
5.1 COFDM系统框图 | 第52页 |
5.2 时变特性引发的ICI分析 | 第52-55页 |
5.3 ICI抑制算法 | 第55-60页 |
5.3.1 水声时变信道估计 | 第55-58页 |
5.3.2 LMMSE均衡过程 | 第58-59页 |
5.3.3 ICI抑制 | 第59页 |
5.3.4 算法步骤 | 第59-60页 |
5.4 时变信道下Polar码的应用研究 | 第60-65页 |
5.4.1 Polar码的构造 | 第60-61页 |
5.4.2 OFDM系统仿真参数设置 | 第61-62页 |
5.4.3 码长对系统BER影响 | 第62-63页 |
5.4.4 译码搜索宽度对系统BER影响 | 第63页 |
5.4.5 子载波数对系统BER影响 | 第63-64页 |
5.4.6 最大多普勒频偏对系统BER影响 | 第64-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