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引言 | 第11页 |
| 1.2 钠离子电池简介 | 第11-12页 |
| 1.3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 第12-14页 |
| 1.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4-15页 |
| 1.4.1 硬碳基负极材料 | 第14页 |
| 1.4.2 硫化物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14-15页 |
| 1.4.3 金属间化合物负极材料 | 第15页 |
| 1.5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 第15-16页 |
| 1.6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6-20页 |
| 1.6.1 硫化物基正极材料 | 第16-17页 |
| 1.6.2 氟化物基正极材料 | 第17页 |
| 1.6.3 磷酸盐和硫酸盐基正极材料 | 第17-18页 |
| 1.6.4 氧化物正极材料 | 第18-20页 |
| 1.7 本文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仪器 | 第23-29页 |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 2.1.1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 2.2 材料的表征 | 第24-25页 |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4-25页 |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页 |
|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 2.3.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25页 |
| 2.3.2 交流阻抗测试 | 第25页 |
| 2.3.3 恒电位阶跃测试 | 第25-26页 |
| 2.4 组装电池 | 第26-29页 |
| 2.4.1 主要部件 | 第26-27页 |
| 2.4.2 纽扣电池的装配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Na_(0.66)Ni_(0.33)Mn_(0.67-x)Mo_x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9-39页 |
| 3.1 引言 | 第29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 3.2.1 正极前驱体材料的制备 | 第29-30页 |
| 3.2.2 Na_(0.66)Ni_(0.33)Mn_(0.67-x)Mo_xO_2材料的制备 | 第30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 3.3.1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 | 第30-33页 |
| 3.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3-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P2型Na_(0.66)Ni_(0.33)Mn_(0.66-x)Ti_xO_2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9-45页 |
| 4.1 引言 | 第39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 4.2.1 正极前驱体材料的制备 | 第39-40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 4.3.1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 | 第40-42页 |
| 4.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42-4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Na_xNi_(0.22)Co_(0.11)Mn_(0.66)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5-51页 |
| 5.1 引言 | 第45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 5.2.1 正极前驱体材料的制备 | 第45-46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 5.3.1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 | 第46-48页 |
| 5.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表征 | 第48-5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5页 |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65页 |
| 二、其它成果奖励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