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硅藻植物概述 | 第11-12页 |
1.1.1 硅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 第11页 |
1.1.2 硅藻植物的生殖方式 | 第11-12页 |
1.1.3 硅藻植物的研究领域及研究价值 | 第12页 |
1.2 硅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硅藻植物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硅藻植物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桥弯藻科植物概述 | 第14-15页 |
1.3.1 桥弯藻科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 第14-15页 |
1.3.2 桥弯藻科植物的生态习性 | 第15页 |
1.4 桥弯藻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1 国外桥弯藻科硅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2 国内桥弯藻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5 异极藻科植物概述 | 第16-17页 |
1.5.1 异极藻科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生殖方式 | 第16-17页 |
1.5.2 异极藻科植物的生态习性 | 第17页 |
1.6 异极藻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6.1 国外异极藻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6.2 国内异极藻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云南省桥弯藻科和异极藻科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3页 |
2.2.1 标本采集点的设置 | 第20-21页 |
2.2.2 标本的采集 | 第21-22页 |
2.2.3 标本的封片制作 | 第22-23页 |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标本的准备 | 第23页 |
2.2.5 标本的观察与鉴定 | 第23页 |
2.2.6 标本采集信息 | 第23-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云南省桥弯藻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 第34-5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6页 |
3.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云南省桥弯藻科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点及环境相关性 | 第57-64页 |
4.1 云南省桥弯藻科植物的种类组成特点 | 第57-60页 |
4.2 云南省桥弯藻科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及环境相关性 | 第60-63页 |
4.3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云南省异极藻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 第64-87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6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4-86页 |
5.4 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云南省异极藻科植物的组成、生态分布特点及环境相关性 | 第87-93页 |
6.1 云南省异极藻科植物的种类组成特点 | 第87-89页 |
6.2 云南省异极藻科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及环境相关性 | 第89-92页 |
6.3 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2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102-23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32-234页 |
致谢 | 第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