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7-29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1.2 离子源简介 | 第19-23页 |
1.3 煤分子结构的研究 | 第23-25页 |
1.4 煤中有机质的提取方法 | 第25-27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2.1 煤样的制备 | 第29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30-31页 |
2.4 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31-33页 |
3 热溶收率和FTIR分析 | 第33-37页 |
3.1 热溶收率 | 第33页 |
3.2 原煤、各级热溶物及热溶残渣的FTIR分析 | 第33-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各级煤热溶物的GC/MS分析 | 第37-57页 |
4.1 环己烷热溶物的GC/MS分析 | 第37-43页 |
4.2 丙酮热溶物的GC/MS分析 | 第43-50页 |
4.3 甲醇热溶物的GC/MS分析 | 第50-55页 |
4.4 各级热溶物中族组分的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各级煤热溶物的光电离质谱分析 | 第57-75页 |
5.1 热溶物中APPI-TOF MS可测有机质的分子量和不饱合度分布 | 第57-62页 |
5.2 热溶物中助剂辅助APPI-TOF MS可测有机质中族组分的分析 | 第62-67页 |
5.3 热溶物中助剂辅助APPI-TOF MS可测有机质中芳香族类化合物的分析 | 第67-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6 各级煤热溶物的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 | 第75-88页 |
6.1 热溶物中ESI-TOF MS可测有机质的分子量和不饱合度分布 | 第75-78页 |
6.2 热溶物中ESI-TOF MS可测有机质中杂原子化合物族组分分布 | 第78-82页 |
6.3 热溶物中ESI-TOF MS可测杂原子化合物的DBE分布 | 第82-8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7 质谱实时直接分析和不同离子化方法的比较 | 第88-97页 |
7.1 质谱实时直接分析 | 第88-92页 |
7.2 比较四种离子化方法 | 第92-95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8 结论与创新点 | 第97-99页 |
8.1 结论 | 第97-98页 |
8.2 创新点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附录 | 第105-115页 |
作者简历 | 第115-11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7页 |